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多元社会中公共理性的可能

发布时间:2019-11-11 20:54
【摘要】:价值多元化已被广泛承认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主要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所持有的不同价值判断或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一种客观描述。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他们不但承认和接受这种社会现实,而且通过否定社会公共理性存在的方式来批判共识性支持多元性,从而将价值多元化上升为一种规范性的理论论断——价值多元主义。“多元”一旦加上了“主义”便与政治的另一规范性诉求——政治普遍主义产生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说政治多元主义是通过否定公共理性存在的方式支持价值多样性的社会状态,那么政治普遍主义则以社会公共理性的存在为依据,从而论证政治价值的共识性、政治形态的统一性以及政治状态的秩序性。一面是以社会价值多元化为前提的多元主义,另一面是追求社会基本共识的普遍主义,这是人类自进入文明史以来,社会政治所追求的两个主要发展内容。现在的问题是在不同价值、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分歧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今天,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政治秩序,能使这些人们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这里涉及到的根本问题便是多元社会中公共理性存在的可能性问题。通过对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两种不同的公共理性观的有效综合,本文提出了政治合理性的理论模式,以试图为证明多元社会中公共理性的存在提供立论根据。据此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政治多元主义与政治普遍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对公共理性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理性、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等几种概念之间的辨析来阐释公共理性理论的基本特点。本章节还简要介绍了西方学术史上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理性观,尤其突出介绍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各自理论体系中的公共理性观,试图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公共理性观概念本身以及其与价值多元主义间的紧张关系。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间的学术争论。面对康德以实践理性为依据的道德律令在价值多元社会中所遇到的困境,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分别从各自的理论体系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公共理性观,以试图保存康德思想中有关公民自律的合理成分。通过对这一经典学术争论的分析,我们可以透析出两种不同的公共理性模式,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两者在哲学认知论、规范伦理学以及政治实践论等领域产生了诸多的理论分歧,从而为下一章节提出新的公共理性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素材。 论文的第三章主要是在综合罗尔斯与哈贝马斯所坚持的两种公共理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政治合理性理论,以试图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建构一种可行的公共理性模式。政治合理性理论要求一个合理的政治行动要处理好政治发展的整体规律性与个体地域性、普遍的政治道德与个别的政治偏好以及政治法则的实质正义性与程序合法性这三对关系,从而做到政治发展的确定性、政治伦理的兼容性以及政治法则的正当性。 价值多元主义是近现代以来理性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正是公共理性的缺失所造成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以及理性的普遍性诉求与主体自我意识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才编织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之间、种族之间以及民族之间价值冲突不断的难解之题。所以,重构一种兼具多元立场的公共理性观(政治合理性理论),才是化解普遍与多元、公共与个别之间矛盾的应有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周雪;;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路径——基于公共理性的研究视角[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2 欧阳琼燕;;浅谈公民政策参与中公共理性的培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3 秦国辉;;社会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刍议[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黄建洪;施雪华;;论公共理性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f 荔;;网络技术与政治权力的变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荆文凤;栾颖娜;付金凤;;罗尔斯公共理性所彰显的公民精神[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赫伯特·考夫曼;邹建锋;;政治权力与行政的分权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文博;;公共理性逻辑下政府决策思维的改善[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9 周建勇;;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10 龙太江;;维权抗争中的妥协理性[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政治参与对政治合法性危机克服的相关性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廖申白;;正义、和平善治与公共理性(提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更;;用司法甚至政治的方法化解权力不当行使造成的特殊冲突[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和君;;拓展政治权力研究的新视野——读《权力之善——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善的探析》[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9 杨芳;;公共政策中的公共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教师 朱四倍;允许“试错”显现政府公共理性[N];四川日报;2008年

2 朱四倍;官员迷信考问公共理性[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阿提奥姆·卢金;澳媒:美中症结在于分享政治权力[N];国防时报;2011年

4 肖玉华;北非政治剧变的诱导因素和现实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南芳;窃听风云背后的政治角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何怀宏;诉诸公共理性[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莫枫;政治面对的是什么[N];经济观察报;2010年

8 李海青;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公共理性[N];学习时报;2007年

9 秋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杨团;培育公民意识呼唤公共理性[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俊君;权力之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晓玲;执政之善[D];中南大学;2007年

3 王结发;公共理性:社会和谐的一个维度[D];复旦大学;2010年

4 吴素雄;政党下乡的行为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孙阳春;教育制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汪辉勇;公共价值论[D];湘潭大学;2008年

9 钟英法;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汤萱;基于治理视角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豪;论多元社会中公共理性的可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陈凤娟;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宗教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3 宋爽;从合法性到合理性的转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轶;中东权威主义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灵芝;从政治权力角度看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郭星伟;论公共权力的起源、异化与回归[D];西北大学;2008年

7 米振宏;中国政治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敬锋;政治问责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娇;被“政治化”的女人和女人的“政治”之道[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s,

本文编号:2559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59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