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大同理想与世界主义

发布时间:2020-01-22 19:48
【摘要】:中国文化中"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大同理想的创设、演绎与传承,无疑是世界主义观的中国版本;西方世界主义的发展演变,说明世界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西方世界主义的核心思想与中国文化精英的最终诉求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祖社;;“世界主义观念”的乌托邦想像与“原创文化”智识性理念逻辑的深度迷茫——理念依据、主题层次、模型创构及其实践功能限度的多重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耀南;中华文明的世界主义对于构建全球伦理可有之贡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杰拉德·德兰迪;郭忠华;;“世界主义”共同体如何形成——关于重大社会变迁问题的对话[J];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朱德生;关于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的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法 ,张颐武 ,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文艺争鸣;1994年02期

2 墨哲兰;原创性与现代性[J];学术月刊;2000年01期

3 赵汀阳;文化为什么成了个问题?[J];世界哲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尔里希·贝克;章国锋;;什么是世界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2 河清;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J];读书;1996年09期

3 王存刚;关于“资本主义”一词含义的新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2期

4 孙由德;论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安希孟;世界主义思潮:自西徂东[J];哲学堂;2004年00期

6 弗兰切斯卡·卡德尔;张晶;;放逐——内格里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5期

7 刘广锋;徐鑫鑫;;先秦思想家与大海想象[J];美与时代;2008年01期

8 卢德友;赵红灿;;古罗马时期的整体主义政治哲学及其转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俞丽霞;;全球贫困与消极责任:反思波格与其批评者之间的争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都兰军;;拨云见日——评《周公评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西拉·本哈比;许f3宁;;世界公民体制与民主——从康德到哈贝马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陈刚;;瞿秋白的现代化思想和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3 谢兵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探析[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文思启;;“中体西用“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5 戴建兵;;关于民间思想的一点想法[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6 胡鹏;;余家菊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王杰邋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冯建辉;欧洲启蒙主义者是如何汲取儒家思想的[N];北京日报;2007年

2 奚洁人;在文化融合中提升“领导学”[N];解放日报;2005年

3 张西平;对赛义德《东方学》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魏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青岛日报;2008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杨剑 提供;中国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张维为;“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N];学习时报;2008年

7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丰子义;怎样正确理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N];北京日报;2009年

8 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熊芳亮;西方自由主义天平之上的“民族”与“国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泽民;周代德治思想述评[N];甘肃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秀娟;多维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丹;乌托邦思想研究:理论探微·发展脉络·殊异甄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琼;中国自由主义传统文化观的世纪轨迹[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晓黎;评述张君劢“德法合一”论[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文长红;“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刍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柳闻莺;现代性与儒家心性之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雄军;方孝孺“礼治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6 黄涛;张东荪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桂连;善用我们的自由[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耀;《淮南子》政治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黄彬;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康书评;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2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72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