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决制度的价值辨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刘成志;;20世纪40年代“中国式代议制度”论辩的再认识[J];长白学刊;2013年06期
2 施雪华;论西方国家政体与政体理论的演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秀雄;;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颜强;;超越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左右激进主义——以厦门PX项目等公共事件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结合[N];学习时报;2009年
2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N];文汇报;2004年
3 俞可平;协商民主: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N];学习时报;2006年
4 张文显;和谐社会离不开“共和”[N];北京日报;2006年
5 程竹汝;寻求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序与重心[N];学习时报;2011年
6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燕;协商民主:从价值到经验[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明浩;极权主义独裁在西欧兴起的脉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2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7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