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与政党政治
发布时间:2020-01-29 00:33
【摘要】:意识形态既是政党的合法性基础,也是政党危机的来源;全球范围内主导意识形态的消长不但决定了一个具体政党的地位,而且型塑了世界政党政治的生态。按照19世纪末以来全球主导意识形态的变化,本文把世界政党政治分成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1)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主导下的政党发展;(2)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时在民族和阶级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政党发展;(3)冷战下的政党发展;(4)"第三波民主浪潮"下宗教和保守主义的回潮与政党政治。本文还试图解答如下问题:世界各国政党的组织形式有什么重要区别?这些区别又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政党危机是各国政党不得不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当前世界的政党政治势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当前世界局势与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近代以来意识形态的消长规律及其背后的社会学原理,本文还用了较大的篇幅探讨了阶级、民族、自由主义和零和扩张性宗教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各自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因此,本文还可以被视为一篇分析不同意识形态各自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世界的政党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局势的文章。在本文的最后部分,笔者提出了"道德务实政党"的概念,认为这是解决政党危机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跃;关于政党现象的几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孔凡义;郭坚刚;;政党的概念、特征和边界[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曹先磊;;政党伦理的内涵及基本范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1期
4 蔡志强;;从认同到背离:浅论政党蜕化的规律[J];人民论坛;2011年13期
5 黄丽萍;赵[,
本文编号:257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7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