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变迁的学理诠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志强;;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论[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2 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3 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郜绍辉;重新审视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林勇;简析制约东南亚华人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4 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株梅;马海群;;效率和公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中信息政策法规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6 曹如中;戴昌钧;;知识的经济学演化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7 李学文;;机关廉政文化的内涵、存在逻辑及政治价值[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8 杨晓猛;;制度理性与我国转轨秩序转换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年09期
10 张悦,詹浩勇;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董直庆;王林辉;张屹山;;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效率:基于非对等资源禀赋结构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孙国栋;吴家华;;西方公平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雄军;;路径替代:基层政府改革的模式选择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任百祥;;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付才辉;;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卢静;;利用奥运契机,提升首都市民的国际意识[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盛祥;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卫东;地方国税部门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晏红云;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周丽萍;乡镇党内选举制度改革[D];南昌大学;2010年
7 邹火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玉为;科技图书编辑规范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9 江淋淋;社会转型中公共政策信用构建的行政逻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强;关系、法律与经济效率[J];经济评论;2001年05期
2 张旭昆;制度演化分析的历史回顾[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3 严清华,刘穷志;略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J];经济学家;2001年02期
4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5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6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7 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8 ;青木昌彦:比较获得理性[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11期
9 黄少安;;制度经济学中六个基本理论问题新解[J];学术月刊;2007年01期
10 周业安,杨祜忻,毕新华;嵌入性与制度演化——一个关于制度演化理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伊莎;;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
2 汪华余;政治理论中的制度分析:在批判中超越[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3 秦绪娜;郑曙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一个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郑前程;制度主义的演进与复兴——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郑前程;制度主义的演进与复兴——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述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郑前程,杨俊凯;制度主义的演进与复兴——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述评[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侯伊莎;;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李砚忠;;试析新制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 许红兵,张瑞;新制度主义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比较[J];前沿;2002年03期
10 魏姝;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李长源;;公共政策要义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梁多;胡宁生;;关于公共组织中政策选择模型的探讨——基于整合两种制度主义方法论的研究[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4 白平浩;沈丹;;民主社会主义再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5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秀雄;;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张周志;王凯;;政治文明与政治理性[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9 董瑞华;;公共选择学派方法论浅探[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朝晖;怎么看“尊王”、“忠君”和“三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常欣欣;新制度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契合[N];学习时报;2005年
3 燕继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奏(上)[N];学习时报;2006年
4 陈尧;新制度主义的分析取向[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陈明显;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述评[N];学习时报;2002年
7 ;把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作为学问来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木石心;政教、历史与精英[N];法制日报;2009年
9 杨海蛟;政治文明的层面[N];学习时报;2002年
10 杨光斌;民主的若干基础条件[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雪松;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3 路占胜;布局与求解[D];复旦大学;2007年
4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慧颖;公共行政制度均衡构建的审视[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周四喜;行政参与的集体行动逻辑[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5 张晓川;后发外源型政治发展中的强制性因素与诱致性因素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郝成禹;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可媛;中国通货紧缩的形成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乐涛;中华帝国早期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的张力建构[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7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7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