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行政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钊;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新思路——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契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艳;;行政人格研究现状及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曹芳;;毛泽东的行政人格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J];学习月刊;2010年08期
4 张康之;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5 郑建辉;改善行政行为 完善行政人格[J];新东方;2003年10期
6 王志云;徐江雁;;论行政人格塑造的制度欠缺及安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康之,杨艳;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8 胡晓庆;陈建斌;;行政效益之行政人格维度[J];行政与法;2006年05期
9 许志江;;行政人格的涵义及结构试析[J];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10 陈振川;;构筑行政人责任伦理的若干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波;;中国哲学的个性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红凛;;政党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疏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毛艳丽;;论能动型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4 习五一;;当代中国邪教的性质及其社会根源——兼论建立“邪教现象预警系统”[A];反对邪教 保障人权——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周淑真;何军;;推进政党理论研究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创新——“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甘琳琳;佐斌;;当代中国人的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8 陈占安;;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大学生[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校副校长 孙学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淄博日报;2007年
2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李中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伟大历程[N];山西日报;2008年
3 白淑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杨伟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韩少功(海南省文联主席)徐嘉炀(香港书画学会会长)刘凤学(台湾新古典舞蹈团艺术总监)梁晓鸣(澳门演艺学院院长)姜昆(中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江明贤(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郭敬文(澳门摄影学会理事长)傅庚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吉隆(台湾文艺协会秘书长)李前宽(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费明仪(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组主席)曾永义(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叶小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廖俊穆(台湾当代水墨画家协会会长);发掘中华艺术优秀传统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记者 王春宝 王经纬;联系当前实际 弘扬求实精神[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何民捷 苏超;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N];人民日报;2009年
6 张月泉(作者系自治区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N];广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俊;深圳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N];深圳特区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张小平;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N];承德日报;2008年
10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 孙志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宁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9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友云;论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贲道鹏;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学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9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4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