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当代中国行政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04 22:41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政治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最深层最复杂的关键环节。把握当代行政人格的演变过程,将有利理想行政人格的塑造,并最终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人格通常由基础、深层及表层三个层面构成,行政人格同样也由三个层面构成:一即心理要素层面,它是行政人格生成的基本载体。二即智慧观念层面,它是行政人格的主体部分,由智慧要素和观念要素构成。三即品格行为层面,它是行政人格的外显部分,由品格和行为要素组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行政人格的核心价值。 当代中国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期间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人格也伴随着这个过程逐渐生成和发展起来。从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行政人员人格中革命性和创业性的内涵特质格外突出,是一种革命创业型行政人格。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这一时期,行政人员人格中空想性和狂热性的内涵特质比较突出,是一种乌托邦型的行政人格。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一时期,行政人员人格中改革性和发展性的内涵特质比较突出,是一种改革发展型行政人格。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时期行政人员人格中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内涵特质比较突出,是一种创新型的行政人格。 当代中国行政人格的演变有着深层和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主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文化的变迁、行政组织的发育和行政人员的成长等几个方面。行政人格的演变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即人格特质的时代性、人格内涵的多元化和人格发展的曲折性。通过解析行政人格演变的阶段、原因及规律,可以把握到行政人格将朝着人格内涵现代化、人格规范制度化和人格境界趋于独立的趋势发展。并使我们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塑造理想人格,必须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健全的机制为保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具体措施来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钊;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新思路——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契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艳;;行政人格研究现状及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曹芳;;毛泽东的行政人格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J];学习月刊;2010年08期

4 张康之;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5 郑建辉;改善行政行为 完善行政人格[J];新东方;2003年10期

6 王志云;徐江雁;;论行政人格塑造的制度欠缺及安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康之,杨艳;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8 胡晓庆;陈建斌;;行政效益之行政人格维度[J];行政与法;2006年05期

9 许志江;;行政人格的涵义及结构试析[J];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10 陈振川;;构筑行政人责任伦理的若干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波;;中国哲学的个性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红凛;;政党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疏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毛艳丽;;论能动型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4 习五一;;当代中国邪教的性质及其社会根源——兼论建立“邪教现象预警系统”[A];反对邪教 保障人权——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周淑真;何军;;推进政党理论研究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创新——“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甘琳琳;佐斌;;当代中国人的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8 陈占安;;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大学生[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校副校长 孙学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淄博日报;2007年

2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李中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伟大历程[N];山西日报;2008年

3 白淑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杨伟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韩少功(海南省文联主席)徐嘉炀(香港书画学会会长)刘凤学(台湾新古典舞蹈团艺术总监)梁晓鸣(澳门演艺学院院长)姜昆(中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江明贤(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郭敬文(澳门摄影学会理事长)傅庚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吉隆(台湾文艺协会秘书长)李前宽(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费明仪(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组主席)曾永义(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叶小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廖俊穆(台湾当代水墨画家协会会长);发掘中华艺术优秀传统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记者 王春宝 王经纬;联系当前实际 弘扬求实精神[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何民捷 苏超;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N];人民日报;2009年

6 张月泉(作者系自治区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N];广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俊;深圳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N];深圳特区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张小平;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N];承德日报;2008年

10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 孙志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宁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9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友云;论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贲道鹏;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学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9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49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