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笑笑;陈福昊;;从人性角度探析卢梭的共和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2 张静娜;;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J];学理论;2011年20期
3 徐逢;;卢梭不用咆哮体[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1年08期
4 连芙蓉;;对人类合理生存秩序的不同诉求——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之比较[J];学理论;2011年21期
5 颜德如;韩丽群;;被逐渐放逐的卢梭:以梁启超的认知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吕静鹏;;理性与意志的胶着——谈卢梭思想与行为的矛盾性[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陈惠芳;;卢梭同霍布斯、洛克自然状态描述之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8 崇明;;卢梭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和普遍意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袁贺;谈火生;;卢梭的中国面孔——中国卢梭研究百年述评[J];政治思想史;2010年01期
10 张凤;;卢梭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全成;;论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分野[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崔梅;;孟子伦理思想与卢梭伦理思想的相同点[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李贤智;杨汉麟;;浅析卢梭《爱弥儿》中的教师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安荣;张万波;;卢梭《爱弥尔》中的情感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是是非非话卢梭[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尔为;卢梭研究中别开生面的“演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孙传钊(书评人);从阐释到再创造:《卢梭问题》中关于责任伦理的论述[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张书彬;自由的心灵 诗般的情感[N];美术报;2007年
5 布谷;一部明信片辑成的传记[N];中国保险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悠扬;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卢梭[N];深圳商报;2007年
7 田华;情感,应贯穿教育始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李宇先;人类为何会有不平等[N];检察日报;2005年
9 刘军;剪不断理还乱——卢梭和日内瓦[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陈祥云;梦幻骑士营造的美境[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彭刚;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华仔;“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中英伦葩;让·雅克卢梭《遐思录》中的水与山及其道家思想[D];武汉大学;2010年
5 汪炜;卢梭与Narcisse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文远;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D];复旦大学;2010年
2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牛媛媛;卢梭教育思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麻莉;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6 陈双喜;论卢梭的公意学说[D];湘潭大学;2005年
7 何鹏翔;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构架和历史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嘉;对自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军;霍布斯与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差异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华丽;卢梭与鲁迅的启蒙功用之比较[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7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7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