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新文化运动语境中梁启超“情感”观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0-06-04 06:45
【摘要】:从清末至民初,梁启超在其以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高度肯定理性的价值,而对于情感则相对忽视,甚至排斥。就此而言,其与同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存在差距。欧洲之行使梁启超认识到正是盲目尊崇科学理性使西方的现代发展走上歧途,他指认强调理性与情感均衡发展的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正确性,反复强调情感相对于理性的特殊价值,呼吁中国新文化的建设不能忽视情感维度,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产生分歧。梁启超情感观的变化也使其文学观发生转变,他回归文学的审美属性,从情感的角度界定文学的本质和功能,这与文学革命中启蒙主义的文学观构成对话。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光和;;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10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9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庆锋;《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之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丹;;近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8期

2 罗兴佐;梁启超论帝国主义思想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杨天宏;梁启超与宋教仁议会民主思想界同论[J];战略与管理;1996年05期

4 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政治理想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5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6 雷颐;再读梁启超[J];寻根;2001年03期

7 喻忠恩;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刘本斌;;论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政党思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黄煌;;论1905-1907年间梁启超的民权思想[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8期

10 余兴安;;梁启超真的讲过“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吗?[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2 余怀彦;;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许纪霖;;从国民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张周志;王凯;;政治文明与政治理性[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5 韩水法;;启蒙:开放的或封闭的(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思想史研究室[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黄克武;;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 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王鹏程;;“问题与主义”论争——冲突中的友谊与分道剖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鄢新萍;;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秦树理;;树立科学的自由观[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方奎;梁启超、孙中山政体理念的变化及启示[N];学习时报;2008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9年

3 韩旭;“风暴”之后,应当回归“理性”[N];检察日报;2005年

4 刘春;理性的先声[N];学习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吴铭;甘阳: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李良 郑爱民;把握关键 学用相长[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王利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N];大连日报;2005年

8 姚洋;民主的缺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耿十翼;西方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宽夫;举报教育乱收费背后的“私权”成长[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和;平民化自由人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伟;桑德尔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周前程;人性与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冯江峰;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华岳;论梁启超“新民”人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广州大学;2008年

3 刘东;梁启超之政党观浅析[D];河南大学;2010年

4 陈强;梁启超民权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春波;梁启超政治哲学思想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黎玮;公德利群 私德修身[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新林;论“流质易变”表象背后的不变本质[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黎;哈耶克自由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马凤莲;梁启超新民思想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董存胜;浪漫主义的追问:政治价值的由来和性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6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6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