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对西方社群主义的伦理审视

发布时间:2020-06-04 21:32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凸显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过于彰显个人的权利而忽视个人对集体的责任的问题,出现了重视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的现象。受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对集体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中国人对公共事务的冷漠,缺乏公共理性精神。我国现阶段,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在对个人和集体关系的理解中都存在着偏差。面对世界全球化的浪潮,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西方的社群主义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源。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它以社群为基础,以理清个人和社群的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了社群的客观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说明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在社群中才能得到认同和实现,其伦理内涵极其丰富。因此,着眼于社群主义的伦理思想研究,给予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合理的定位,让个人对社群建立起信赖感并对社群树立起责任感,对我们识别西方个人主义的弊端、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社群主义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个人和社群关系的认识,丰富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的内涵,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全文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社群主义的内涵、特征和历史流变。首先从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入手,阐述社群、社群主义的特征和社群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历史流变。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的思想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就产生了,20世纪70年代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80年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社群主义的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对社群的理解,社群主义根据个人对社群的责任,认为为了保障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正确处理个人和社群的关系,应该把个人的利益与社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与自我的责任和义务结合起来,至此提出了“社群优先于自我”、“社群的善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和“社群的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伦理学思想。 第三部分:对社群主义伦理思想的评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出现了一些人对个人和社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片面理解。为了深入地认识、分析这一思想观念上的偏差,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地评价了社群优先于自我、社群的善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和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社群主义伦理思想,揭示了社群主义伦理思想在现实与理论上的价值与局限。 第四部分:社群主义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自由度的提高,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张扬,个人主义思想也不断滋长。但在突出个人利益,彰显个人权利的同时出现了忽视个人对集体的责任,集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削弱的倾向。社群主义的伦理思想为我们正确识别西方主流意识的弊端、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主义方法,分析了个人和社群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社群主义不是强调公共利益无条件的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而是在充分保障个人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去维护社群的利益;树立一种用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框架去认识社群的自我观和社群观的方法。社群主义的伦理思想无论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对于正确处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寻求公共善——读《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1期

2 彭东琳;;社群主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探索;2011年03期

3 臧豪杰;;社群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信任构建[J];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宁乐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社群主义的超越——基于方法论视角的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彭文刚;;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臧豪杰;;社会信任的重建:社群主义视角[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臧豪杰;;我国社会信任的现状及其重建探论——社群主义视角[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8 刘琳;;卢卡奇对《资本论》及手稿的伦理学解读——以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为分析资源[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9 朱彩霞;;自由的,抑或社群的——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理路分析[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10 王慧然;;权利与善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兼得——现代性政治难解之题[J];行政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玉花;;瞿秋白伦理思想探微[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勇;徐汝庄;;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新儒家朱熹仁爱观的启示[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斯仁;王晶;;中国少数民族伦理学研究30年——以蒙古族为例[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吕燕平;张定贵;;乡村社群与社区和谐发展——对黔中屯堡村落J村的社群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6 唐凯麟;王泽应;;毛泽东伦理思想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李志鸿;林国平;;规训与惩罚——雷神崇拜与中国传统社会[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沈荣华;;论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吕锡琛;;30年来中国大陆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东红;异军突起的社群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2 田永胜;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N];光明日报;2001年

3 彭国翔(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儒学: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高惠珠;融民族传统伦理于当代社会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徐友渔;应对劣质译著亮红灯[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杨秀香;孔子伦理思想的世俗转向及其人文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旺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群主义视野下的国际关系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屈成才 李娜;做好跨文化管理[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王泽应;中国伦理学研究回眸[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宋希仁;经济学家的道德追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2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唐建文;周恩来外交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yN;苏轼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宇;天下为公[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文波;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群;社群主义伦理学考辩[D];苏州大学;2005年

2 高树芳;对西方社群主义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玖林;杨昌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云;康有为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鹏;试论墨子实利主义伦理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6 周朗生;戴震伦理思想管窥[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亚芳;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伦理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水桥;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现实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昶;《聊斋志异》之伦理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国辉;论马尔萨斯的人口伦理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7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7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