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协商民主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协商民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协商民主呼吁公民应该恢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历史传统,并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政治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所谓平等、理性、深思熟虑的协商来提升民主质量,进而有效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主要在于:党的领导为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中国的民主制度为协商民主发展创造了制度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中国的协商民主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具有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内容的丰富性,民主机制的程序性,协商民主机制服务于根本民主制度。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关键词】: 中国 协商民主 民主制度 民主机制
【分类号】:D082
【正文快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高举民主的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破天荒地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开创了当家作主的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叶兴艺;;西方协商民主:内涵及核心价值[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约稿启事[J];政治思想史;2010年04期
3 郭红军;;民主社会主义论析[J];领导科学;2011年20期
4 ;约稿启事[J];政治思想史;2010年02期
5 吴丽萍;;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及其实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约稿启事[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7 ;约稿启事[J];政治思想史;2010年01期
8 康伟;;政治理论教员加强语言修养的思考与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忆石;;社会主义的不同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Joseph Fewsmith;;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协商民主有用吗?(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论文提要[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4 王学东;;当代资本主义改良评析[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包心鉴;;论制度建党——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生命所系[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静;;在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上的讲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力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家发展模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周桂钿;;内圣外王——应对各种危机的东方智慧[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张桂琳;;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研究回顾——在2008年中国政治学年会上的总结发言[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吉明;;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2 龚群;发展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11年
3 刘海藩;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N];北京日报;2004年
4 高尚全;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N];北京日报;2003年
5 郑科扬;牢牢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廖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8 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N];学习时报;2003年
9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下)[N];学习时报;2002年
10 宋惠昌;民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卢瑾;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兆鑫;政策协商初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金相文;规则正义的局限[D];复旦大学;2008年
7 薛洁;偏好转换的民主过程[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训练;公民与共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殿鹏;古特曼和汤普森的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邬宗明;协商民主的优势及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晓璇;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旭;以协商主体有限性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亦亚;西方协商民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秦燕;协商民主:从价值到经验[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武爽;民主社会主义:概观与比较[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杜霁雪;民主实现过程中的媒体角色[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协商民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