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
本文关键词: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认同是研究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重要概念。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就是根据政治认同者的身份和政治认同的对象所作的分析。政治认同的身份层次是基于认同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而对政治认同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有阶级阶层身份、政治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性别身份、年龄身份等。政治认同的对象层次是从认同对象的角度所作的分析,主要有政治主体认同、政治规范认同、政治程序认同和政治意识形态认同。对政治认同进行层次分析的理论意义是可以深化政治认同理论,使之更加具有解释力、穿透力,而其现实意义是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政治认同危机。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政治心理 社会政治稳定
【分类号】:D089
【正文快照】: 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现代政治学。西方学者在研究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中,对政治认同问题进行了较早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也开始介入这一研究领域,对政治认同的内涵、特征、功能、基础以及政治认同与政治合法性、国家认同、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克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意识形态研究述评[J];理论前沿;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何煜;王华;;“生态社会主义”的危机理论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牛文浩;王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观论析[J];才智;2009年03期
3 王慰;论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素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谢鸿飞;;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朱颖;乐志为;;从权力的多元化视角看媒介的传播权[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6 付翠莲;;西方“社会和谐”理念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4期
7 余波;;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刍议[J];党史文苑;2009年04期
8 马永义;;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基于意识形态合法性角度探析[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9 李志忠;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J];俄罗斯研究;2002年03期
10 杨新杰;;哈耶克的政治自由理念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2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高莹;21世纪中国女性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尹志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丹丹;西方国家渗透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羽;英国政府首席技术官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妮娜;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欣;冷战后俄罗斯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春燕;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导向[D];中北大学;2011年
8 王婧;鲁塞尔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吴琼;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慧;信息社会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艳;;优化政治心理 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居永;;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消极政治心理的引导与调适[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3 荣晓华;;政府与民众之间政治心理关系的特征与调适——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张明;;我国跨界民族的政治心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5 李国棠;;论理想的民主政治人格[J];改革与开放;2009年07期
6 李秀明;;化解农民弱势群体消极政治心理的制度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胡圆圆;;我国农民政治心理的研究现状浅论[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2期
8 龚艳苹;;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心理的调节和干预机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黄训美;;公务员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2期
10 杨会清;;建国初毛泽东对待亲友求助的政治心理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积极开展四种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贡献力量[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善刚;梁科兴;;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其控制[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黄国华;;失地农民群体政治心理状况分析——以中心城市近郊为列[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连辑;;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健身气功试行推广工作健康发展[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边爱华;;创建“四无”街乡(镇)的几点启示[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加强科普教育是战胜邪教的法宝[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泽学;;简论当代中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949~1976年中国的一个侧面[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夏宇飞;;谈发挥网络在反邪教斗争中的重要作用[A];网络与反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顾文友;张智义;;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占领文化健身阵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运平;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人民日报;2001年
2 通讯员 田新之;州领导强调 全力维护我州社会政治稳定[N];恩施日报;2009年
3 记者 陈万军;发挥军队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1年
4 张志一 申拥军 唐汉琪;如东法院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保障[N];南通日报;2005年
5 记者 宋姝辉;把“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引向深入[N];济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苏黎原;做好安保工作 确保社会政治稳定[N];运城日报;2009年
7 记者 牟科 实习生 何霞;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泸州日报;2009年
8 陈杨;抓好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全力维护我州社会政治稳定[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记者 姜平;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维稳[N];珠海特区报;2009年
10 记者 赵厚峰 通讯员 郭德平;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N];济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5 赵来文;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价值之多重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9 戴玉琴;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国;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于涛;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潘婧;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田念;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贺连辉;转型期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秀明;当代中国农民弱势群体政治心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陆莉萍;甘肃农村青年政治心理现状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燕飞;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政治认同危机与意识形态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琳琳;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严;当前青年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分析及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