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3-31 01:25

  本文关键词:“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作者单位】
【关键词】回归国 现代国 民族—国家 民主—国家 国家建构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科研资金支持。
【分类号】:D03
【正文快照】: 如果说在1980年代政治学的视野中是“有国家无社会”的话,那么1990年代政治学界最为流行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旨在发现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萌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国家与社会框架的另一维度———国家。进入新世纪以后,对国家的论述逐步增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姚文捷;;丽水城市定位与生态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9 张,

本文编号:27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1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