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3-31 02:08

  本文关键词: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动员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动员主体主要通过宣传劝导的方式,引导动员客体接受和认同动员主体的权威,并在动员客体间构建相互联系的人际网络,促使其展开特定旨向的集体行动。建国以前,政治动员即已被中国共产党用于推动社会革命,成功地动员了广大民众参与革命,而在建国之后又成为党和国家改造、控制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动员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但地位作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却又存在明显区别,并对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差异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政治系;
【关键词】政治动员 权力技术 社会革命 国家建设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一项重要特征,即在于前者拥有更为强大的基础性权力,即“政治中心能够领导、推动和批准在自己领土范围内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根据自己制定的、灵活多变的命令管理整个国家”①。一般认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增强乃是现代官僚科层制创建的结果,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建中;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圣蕾;武计海;;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观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桑东华,王国军;邓小平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栾雪飞;论先进文化的世界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楚成亚;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4期

5 宋春红;浅析如何提高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水平[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6 启之;;“人民电影”探讨:十七年中的第二波“非主流”[J];电影艺术;2007年06期

7 何友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中国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并进思路的简略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8 刘雪明;1957—1966年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9 李养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决策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4期

10 夏杏珍;60年代前期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和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6 陈蔡志;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峗;人才竞争与山东省人才战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马少红;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山;发展党内民主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成军;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清富;论毛泽东的社会公仆思想[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戎;毛泽东廉政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明西;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制度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4 贺昭平;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5 王军;“拔白旗、插红旗”运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苏丽君;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翔;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实践 [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余捧英;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纪梅;从同盟到分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志梅;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文章;毛泽东时代的制度遗产及其对改革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2 杨福忠;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5 杨龙;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动员及其特殊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刘一臬;社会动员形式的历史反视[J];战略与管理;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潘;;从“气”认识一个新的社会政治伦理[J];文史参考;2011年11期

2 李伟;;领域的适度分离: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阐释[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春;湖南大学《社会和谐治理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课题组;;政府和NGO的文化冲突及调控[A];湖南省第六届公共管理论坛会议资料[C];2007年

2 苗春凤;;论权威评价活动中的典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执政信任问题[N];大连日报;2004年

2 ;执政党要重视执政成本[N];大连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雷;政治动员的表现逻辑[D];河北大学;2010年

2 韩建美;论网络政治动员心理机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敏杰;突发事件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瑞娜;合法性构建过程中的主流媒体与政治动员[D];南京大学;2012年

5 周怿;政府的动员能力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运动式治理的解释[D];复旦大学;2009年

6 谭国雄;合法性与意识形态教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8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