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
本文关键词: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网络参政是因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参与类型。网络参政低成本、高收益的特质与党和政府对网络参政的高度重视促成了公民网络问政热情的高涨。公民网络参政失序日益扩大的趋势,彰显了制度对公民网络参政需求增长态势的回应不足,迫切需要提高制度自身的革新吸纳能力,加强制度对公民网络参政的组织整合能力和控制规范能力,实现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释放与制度吸纳之间的动态平衡。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参政 需求增长 制度回应 动态平衡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研究”(2009J001)
【分类号】:D03
【正文快照】: 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宪政制度发展的重要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核心。公民网络参政是因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应用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崭新政治参与类型,它括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公政治参与活动两个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曙村;论网络技术革命对民主政治的五大促进作用[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刘金文;陈腾;;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矛盾性的理性解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田广研;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个人产权制度的演变及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5 田广研;评判资源配置优劣的四个标准[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6 刘雪华;;行政伦理困境中的行政行为选择[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7 周平;用民主的方式执掌国家政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8 何健;历史的视野:以法理为基础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9 张殠;顾客导向战略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唐棣宣,吴光会;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新论[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妙颜;;缓解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途径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肖细明;贾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4 王庆五;;论当代中国渐进性政治改革的价值及定位[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邵晓光;;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张羽;;经济落后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黄村为例[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新生;;东亚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政治[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陈建平;;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廖声武;;提高科技传播能力的路径选择[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丽娅;关于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楚永生;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角色定位[D];西北大学;2001年
3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童庆平;新时期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桂林;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D];苏州大学;2002年
6 寇玉芳;论儒家思想在现代民主制度中的再生[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杨曙光;“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8 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安徽大学;2003年
9 杨妍;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化与政治稳态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自勤;科层制与行政现代化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5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