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
本文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 ,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内部“分化”成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关键词】: 制度 新制度主义 行为主义 政治学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资产阶级进行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制度 ,所以当时的政治学关注的主题是政体。从洛克到孟德斯鸠再到托克维尔 ,都把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研究的主题。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搭起了政治制度的整个架构。政治制度步入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昊;;浅析政治学与政治社会学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2 王勇;;西方行政学说发展脉络[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多;胡宁生;;关于公共组织中政策选择模型的探讨——基于整合两种制度主义方法论的研究[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2 陈健;;相对多数选举制与两党体系相关性辨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3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杰;李长源;;公共政策要义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6 伯特尔·奥尔曼;张双利;;政治科学是什么?它又应当成为什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孔新峰(书评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制度?[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陈尧;新制度主义的分析取向[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常欣欣;新制度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契合[N];学习时报;2005年
5 燕继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奏(上)[N];学习时报;2006年
6 任勇;简说政策网络理论[N];学习时报;2007年
7 赵可金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从“重心下移”看美国政治学的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世经政所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N];文汇报;2007年
10 刘杉;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制度与文化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雪松;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3 郝成禹;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晓川;后发外源型政治发展中的强制性因素与诱致性因素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志青;网络分析与治理模式[D];厦门大学;2006年
6 马雪松;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放;论达尔多元民主体系下利益集团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灏涵;为民主辩白—探索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凌瑜;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广瑞;传统民主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5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