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

发布时间:2017-05-12 13:07

  本文关键词:“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仁”、“义”、“礼”的儒家思想之“大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情”、“面子”之“小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衔接性与紧张性。就“差序格局”而言,人伦“关系”网络以“仁”作为最高价值理念,其中以工具性资源为主的“人情”实践本质上即为“义”“利”混合的施报过程,以象征性资源为主的“面子”实践则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礼”行事之形式主义的“正名”特征,从而形成了工具差序性特殊主义之“人情”实践与象征和合性普遍主义之“面子”实践的糅合。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为特殊主义之“情感性关系”与普遍主义之“工具性关系”的不同关系类型。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工具性 差序格局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小传统 大传统 日常实践 象征性 差序性 面子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一、对“仁”“、义”“、礼”进行社会科学阐释的路径选择“仁”“、义”、“礼”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及其关系一直是中国儒家思想与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在民间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所熟悉的并不是“仁”、“义”、“礼”等儒家思想,而是诸如“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松;;生活世界中的村庄社会分层[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龚茴茴;;青年失业群体“准失业”状态及其解析——基于湖南省YY市调查[J];青年探索;2012年03期

3 李娅娅;;农业型村庄村干部面临的治理困境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肖瑛;曾炜;;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挑战、危机和超越的寻求[J];社会;2007年02期

5 翟学伟;;社会学的转向 一种基于个人的立场[J];社会;2007年03期

6 李叶宏;;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法治建设的消极成分[J];社会科学家;2008年04期

7 冯必扬;;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8 翟学伟;;报的运作方位[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9 沈静;姚本先;;人情的心理学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10 吴志鹏;;面子研究的社会心理取向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薛海波;;面子意识与“80后”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关系的一项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刘朝峰;;人情关系“货币化”与社会资本的酿造——以温州为例的考察[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兵;刘峰;方长春;;吃人的嘴软吗? 基于审计师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锦玲;关系网络、银行信贷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家瑞;民营企业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2 梁柏章;我国农村居民的集体行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帆;“最后的”邻居[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晗萱;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箫;集体行动缘何失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世勇;文化权力合法性建构的情境与过程[D];吉林大学;2011年

8 鲁良明;关系对企业家非伦理决策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凡荣;外来民工个体经营的社会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民惠;凡宪兵;;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理性原则的再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时殷弘;;普遍主义、特殊主义和综合的中间立场——关于全球性挑战的一种论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3 罗展鸿;;“和而不同”的现实基础及其“建构主义”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4 周兴维;;从特殊到普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4期

5 任剑涛;;特殊主义、普遍主义与现代性政治的认同——在中西政治文化之间的言说[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6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中的差序格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时殷弘;;现实主义政治伦理与特殊主义世界观——西方经典思想和当代中国理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1期

8 杨学功;;拒斥还是辩护: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9 张旺;;国际关系伦理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基于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理论的比较分析[J];国际论坛;2009年04期

10 战洋;;美国政治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访Telos主编罗素·伯曼教授[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芬;常淑敏;;非工具性帮助对自尊不同学生后继作业成绩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俱;;闽台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3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锦源;;名与风兴——论纪信形象建构[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许章润;;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6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于细微处入情 于无声处润物——浅议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郭俊红;;莱阳小姚格庄上梁大吉歌[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余丰;;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10 维尔默;王凤才;;人权与民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强;新象形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 刘晖;教育应成为“伟大的平衡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武力;学习型词典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丛智芳 内蒙古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从对“新”的追逐到返璞归真之旅[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徐志宏;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上海交大附中 郑炜f3;高考试卷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N];文汇报;2011年

9 刘海波;增长和效率只是工具性追求[N];中国经营报;2004年

10 罗志田 历史学教授;无暇也要读书[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2 马德普;普遍主义的贫困[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珂;后民族主义的欧洲观:哈贝马斯及其批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安春平;文本开放时代的医学嬗变[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李兆丰;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熊洁;道德金律之解析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金相文;规则正义的局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伟;特殊主义向普遍主义的归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黄春梅;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爱芳;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社区人际交往网络透视[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兴涛;转型期中国东北乡村的社会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林;论沙耆的油画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受泫;汉语动植物词语象征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柴慧芳;作为符号的象征[D];河南大学;2009年

8 王树刚;生命的呐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玫;建筑艺术之“象征”美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丽娜;《日瓦戈医生》的象征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59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