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的逻辑
本文关键词:政治认同的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认同的逻辑是指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在政治系统运行状态认同的底线或原则,即人们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与人的需求相吻合的,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不仅有物质利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或情感满足的需要。政治认同的逻辑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次序: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价值认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逻辑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政治认同 逻辑 利益认同 制度认同 价值认同
【基金】:教育部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A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人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情感上的归属感或依附感,政治认同本质上是社会公众对政治权力的信任、对政治价值的信仰。政治认同的逻辑是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在政治系统运行状态认同的底线或原则,即人们的政治共识。政治共识是在一定社会中人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太江,王邦佐;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郭剑鸣;政治知识化:早发型国家的经验与后发型国家的补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爱东;王慧;周亮;;制度伦理视角下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9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3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5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6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发松;;天下论——以天下的社会涵义为中心[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2 李涛;杨颖;;资本霸权的话语逻辑:从政治文化到大众文化——让·鲍德里亚哲学思想中的文化批判[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3 谌洪果;;重温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J];民主与科学;2011年04期
4 高自刚;;没有“政治”的底层政治——评帕萨·查特杰的《被治理者的政治》[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国玉;;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评尼斯坎南官僚制理论[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6 杨泽章;;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变异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读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旭东;;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认同之关系:几个概念的辨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2 ;探讨改革开放的逻辑[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N];学习时报;2003年
4 林尚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逻辑[N];学习时报;2003年
5 褚松燕;政治共同体的存在逻辑[N];学习时报;2004年
6 姚洋;转轨中国的社会公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俞可平;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N];学习时报;2004年
8 秦德君;人类公共生活的文化法则2[N];天津日报;2008年
9 李桂兰 编译;“新”帝国主义不同以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姚 洋;法治的不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向国;民本的逻辑[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升平;20世纪西方行政价值观的演变逻辑及启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高飞;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涛;黑格尔的国家观[D];吉林大学;2007年
6 孙莹;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平;基于集体行动与交易成本分析的集团腐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彭芙蓉;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车红丽;论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文明主体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认同的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0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