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历史考辨与现实价值
发布时间:2025-03-31 23:24
乌托邦是贯穿人类思想史的一条线索。对于乌托邦的内涵,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但是对乌托邦的解读也包含了乌托邦的一些共性。乌托邦是人类的一种价值理想追求,它力争超越现实却具有明显的空想主义色彩。 通过乌托邦思想史的历史溯源,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为依据,全面剖析乌托邦正反两方面的价值与缺陷。乌托邦蕴藏着很多消极的因素,它脱离了物质经济基础,具有明显的空想性,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这并不能否定乌托邦内在的价值,乌托邦具有价值导向、现实批判和精神激励功能。乌托邦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但是乌托邦却可以使人们褒有一种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并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为之奋斗的精神,在精神领域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乌托邦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是在现实中超越乌托邦的伟大实践活动。乌托邦的缺陷与内在的价值能够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启示:一方面要认清乌托邦虚无的一面,避免陷入对乌托邦冲动的危险性之中,另一方面,也要借鉴乌托邦的合理成...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乌托邦的历史考辨
1.1 乌托邦内涵的学理分析
1.1.1 对乌托邦内涵的现代性解读
1.1.1.1 西方学者对乌托邦内涵的一般界定
1.1.1.2 中国学者对乌托邦内涵的理解
1.1.2 乌托邦的内涵
1.2 乌托邦的沿革与演变
1.2.1 乌托邦:西方传统思想家的理想社会模式
1.2.2 大同世界:中国传统思想家的理想社会模式
1.3 乌托邦内容设计的基本特点
1.3.1 经济基础:公有制
1.3.2 政治制度:民主制
1.3.3 道德层面:和谐道德理念
1.3.4 价值诉求:完美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乌托邦的价值辨析
2.1 乌托邦的价值功用
2.1.1 乌托邦的价值导向功能
2.1.2 乌托邦的现实批判功能
2.1.3 乌托邦的精神激励功能
2.2 乌托邦的历史局限性
2.2.1 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2.2.2 超完美的政治追求
2.2.3 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
2.2.4 整齐划一的人性设计
2.2.5 否定历史规律的主观臆想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对乌托邦的扬弃
3.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3.2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3.3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
3.3.1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贡献
3.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3.3.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3.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
第四章 乌托邦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 政治诉求:民主法治
4.2 社会分配:公平正义
4.3 道德和谐:诚信友爱
4.4 精神层面:充满活力
4.5 社会状态:安定有序
4.6 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8577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乌托邦的历史考辨
1.1 乌托邦内涵的学理分析
1.1.1 对乌托邦内涵的现代性解读
1.1.1.1 西方学者对乌托邦内涵的一般界定
1.1.1.2 中国学者对乌托邦内涵的理解
1.1.2 乌托邦的内涵
1.2 乌托邦的沿革与演变
1.2.1 乌托邦:西方传统思想家的理想社会模式
1.2.2 大同世界:中国传统思想家的理想社会模式
1.3 乌托邦内容设计的基本特点
1.3.1 经济基础:公有制
1.3.2 政治制度:民主制
1.3.3 道德层面:和谐道德理念
1.3.4 价值诉求:完美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乌托邦的价值辨析
2.1 乌托邦的价值功用
2.1.1 乌托邦的价值导向功能
2.1.2 乌托邦的现实批判功能
2.1.3 乌托邦的精神激励功能
2.2 乌托邦的历史局限性
2.2.1 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2.2.2 超完美的政治追求
2.2.3 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
2.2.4 整齐划一的人性设计
2.2.5 否定历史规律的主观臆想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对乌托邦的扬弃
3.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3.2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3.3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
3.3.1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贡献
3.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3.3.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3.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
第四章 乌托邦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 政治诉求:民主法治
4.2 社会分配:公平正义
4.3 道德和谐:诚信友爱
4.4 精神层面:充满活力
4.5 社会状态:安定有序
4.6 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038577.html
上一篇:2018年国外左翼思想研究概览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