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自由社会之基——重识孟德斯鸠市民社会构想
本文关键词:找寻自由社会之基——重识孟德斯鸠市民社会构想
【摘要】:以洛克为代表的市民社会理论"L流"传统,在现代西方市民社会的理论传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演变日益精细化与复杂化,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市民社会理论"M流"传统,在重塑社会结构以坚守自由方面,更具超越性与前瞻性。重新诠释经典理论有助于我们在返本开新的理论视域中重识市民社会的价值。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市民社会 自由 权力制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私辩难的救赎——政治哲学视阈下马克思的公私利益关系理论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哲学社科繁荣计划项目“范式依赖的反思与理论视阈的重建——藏富于民思想的政治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C720024,2012FRJH13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同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孟德斯鸠与洛克,在思想的内在逻辑上有着无可否认的密切关联,特别是在政治制度的目的方面,孟德斯鸠与洛克有着共同追求,即都强调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而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主要敌人是封建专制统治。因此,二人政治哲学的共同理论旨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虹;项松林;;在洛克、孟德斯鸠与黑格尔之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论市民社会与国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双艳珍;;中间性团体:预防权力腐败的天然屏障——对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J];攀登;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的提出与确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刘军;;澄清关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三大误说[J];理论学刊;2014年03期
3 张放;;德国“社会国”思想的内涵、流变及其启示[J];经典中的法理;2013年01期
4 孙代尧;张端;;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J];理论学刊;2014年07期
5 刘军;;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二重性维度[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年00期
6 汪流;;中国市民社会与社区体育组织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07期
7 向会英;;“十三五”深化改革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J];体育科研;2015年03期
8 邓远萍;王刚;;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论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8期
9 王刚;;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德国古典哲学渊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陈霞;王彩波;;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自主性关系考察——基于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视角[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国富;南亚地区毛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黄丹;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王义德;追寻马克思的国家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5 施志源;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康敏;国家转型的法理[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尚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卜晓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刘艳;马克思与涂尔干结构化社会思想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丽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高生;建构新文化领导权[D];辽宁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爱芳,王燕;国家与社会框架中的市民社会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2 杨友孙,胡淑慧;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4 蔡拓,刘贞晔;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下)[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1期
5 王建斌;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骏;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J];唯实;2003年04期
7 刘新莉;市民社会的建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俊杰;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基本路径[J];理论前沿;2004年17期
9 鲍景华;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林娜;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61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