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观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国家观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摘要】:马克思通过对卢梭人民主权学说、黑格尔国家与市民关系理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思想的扬弃,全面论述无产阶级国家治理思想,界定了政治统治与社会职能二者之间关系。马克思指明国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未来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职能将会弱化,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会得到强化,最终社会职能得以优化,实现整个社会繁荣与稳定。目前学术界对“国家治理”概念的认识和研究还较为复杂,既有来自西方的影响,也有中国本土的话语。本文从马克思国家观的视角分析目前国家的治理,从改革总目标:的深度来认识和理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认为国家的治理要义和马克思国家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因此,对马克思国家治理观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加深了对马克思国家观的认识,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从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提供指导,破解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最终促进国家治理转型,增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现代解释力”。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观 治理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A81;D0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6
- 一、选题缘由8-9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9-14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和发展16-26
-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6-17
- 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资本主义固有矛盾16-17
- 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7
- 三、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推动马克思理论的发展17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观形成的理论来源17-22
- 一、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理论18-19
- 二、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19-21
-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21-22
- 第三节 马克思国家观形成的逻辑进程22-26
- 一、探索阶段22-23
- 二、成熟阶段23
- 三、发展阶段23-24
- 四、完善阶段24-26
- 第二章 马克思国家观的基本内容26-38
-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观的起源和本质26-28
- 一、国家的起源26-27
- 二、国家的本质27-28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观的职能理论28-34
- 一、政治职能28-30
- 二、经济职能30-31
- 三、社会职能31-33
- 四、文化职能33-34
-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理论34-38
- 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35
- 二、国家的消亡需要一个过程35-38
- 第三章 马克思国家观指导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38-48
-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观指导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历程38-40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观与当代国家治理的契合性40-42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马克思国家观职能的深化与发展40-41
- 二、治理要义与马克思国家观的精神实质相一致41-42
- 第三节 马克思国家观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42-48
- 一、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42-43
- 二、以人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43-44
- 三、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重要任务44-45
- 四、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条件45-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4-56
- 致谢56-58
- 个人简历58-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文;;关于19世纪90年代国家观变化之研究[J];求是学刊;2002年01期
2 王晓艳;国家观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J];沧桑;2003年02期
3 陈炳辉;国家与利益——现代西方的四种国家观[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4 南丽军;论马克思的两种国家观[J];学术交流;2005年08期
5 孙兰欣;刘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6 陈思涵;董敬畏;;马克思国家观的再探讨[J];新学术;2009年01期
7 洪岩;;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J];理论界;2011年05期
8 ;马克思国家观与深度政治中加学者研讨会在北航召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霍建国;;积极国家观的历史叙事与价值解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3期
10 吴丽莎;;略论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发展历程[J];学理论;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2 承红磊;;萧公权与后五四国家观——以《政治多元论》为中心[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3 胡昌泰;;董必武的法治国家观与新时期的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非锁国的”爱国精神[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研究员 郭凤海;寻觅那一声血性的呐喊[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甘肃基地研究员 龚学增;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国家观”(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梁启超国家观演变探析[D];中原工学院;2015年
2 邹丹丹;马克思与柏拉图国家观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付天阳;马克思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安安;马克思国家观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殷昱伟;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国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浦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董俊;梁启超近代国家观形成的日本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龙龙;晚清(1895-1911)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尚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卜晓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4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