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公共理由与正义观念的辩护
本文关键词:实践理性、公共理由与正义观念的辩护
更多相关文章: 罗尔斯 哈贝马斯 理性 合情理性 公共理由 公共辩护 重叠共识
【摘要】:罗尔斯与哈贝马斯都深受康德的实践理性观念影响,试图通过契约程序或理想商谈情境去阐发被康德认为是体现了实践理性本身要求的绝对命令程序,来为理性的公共运用确立一个规范框架。他们在关于正义观念的辩护问题上的著名论争,实质是对于何种程序设置才能合理地反映一种不偏不倚的道德观点的分歧。哈贝马斯认为必须在理想商谈条件下经由公民平等讨论后在相同的公共理由之上形成的共识,才具有道德规范性;罗尔斯认为,在其对正义观念的辩护中,原初代表的"独白式"慎思并不必然会阻碍对不偏不倚道德观点的体现;并且公民基于各自的理由在正义观念上达成重叠共识,是合理多元条件下面向公民的完整统一的实践理性为正义观念作辩护的要求。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罗尔斯 哈贝马斯 理性 合情理性 公共理由 公共辩护 重叠共识
【基金】:南京大学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6201427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福利权问题研究”(13BZX086)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现代社会或现代性的一个深刻特征,是人们在何为善好生活的观念上出现不可化约的多元性。观念与价值多元性瓦解了古典社会中由单一、最高的善统摄起来的目的论世界,但人类要过一种共同的道德生活或者政治生活的话,仍然必须以某种程度的共识为基础。那么这种共识是什么,如何取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包利民;重建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不同途径——论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争[J];浙江学刊;2000年06期
2 姚大志;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2001年04期
3 谭安奎;;议题与空间: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间的一场误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陈勋武,顾速;正义是否包含真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有关正义理论之争[J];哲学动态;1996年12期
5 谭安奎;;公民间关系、慎议政治与当代自由主义的国家观[J];政治思想史;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邹益民;;从意见与意志的区分看哈耶克的政治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李进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6 汪怀君;;论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7 王元朋;;“承诺式公法”及其力量——西学视野中的中国公法形象[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1期
8 季乃礼;;论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蔡晶晶;李德国;;经由理性通往共识:协商民主的兴起及其局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华;董艾辉;;金融危机视域下看资本主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5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建与成长——基于政治符号的透视[A];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吴宁;熊敏;;自由人联合体与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2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娟;乡镇公务员工作中的沟通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宝成;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书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震华;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宽容精神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俊波;学校和平教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春友,李丙奎;智者学派对于法律及正义观念的批判[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秦晓蕾;试论法律的正义与正义的法律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沈晓阳;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毛勒堂;正义:不可或缺的存在之维[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毛勒堂;试论正义的四重维度[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张德淼;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刘锦;论法律与正义的关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曹勇;;正义冲突的意涵及其表征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H.哈士曼,霍桂桓;全球正义——日益扩展的行动范围[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10 杨国荣;全球正义:意义与限度[J];哲学动态;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昌;;社会正义的多元性[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守昌;;读《作为公平的正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周远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现实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廖申白;;正义、和平善治与公共理性(提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宝才;马菊霞;;中国传统正义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蒲启华;;程序正义与社会主义民主[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立;;权力平等:政治正义的首要问题[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龚群;;世界主义与全球正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巫长林;;国家的治理与社会正义——从正义中的天赋分析[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霍耐特;马克;谢静;;从为承认而斗争到多元正义构想——阿克塞尔·霍耐特访谈录[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曲彦;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N];大连日报;2013年
2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我们为何需要“公正”和“正义”[N];华夏时报;2013年
3 唐汉思(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呼之未出的正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燕继荣;“正义”概念辨析[N];学习时报;2004年
5 李义天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正义之争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董修元;在宗教对话中推动“正义”问题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李敏 人民法院出版社;正义,从“追问”开始[N];人民法院报;2014年
8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瑞华;程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9 [美]卡琳·罗马诺 王雪 编译;阿玛蒂亚·森:改变思考“正义”的方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雪樵;朴素正义与法则正义的辩证统一[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3 许祥云;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D];吉林大学;2008年
4 鹿云;批判理论的承认正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6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王文东;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许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白广勇;正义的人性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邓布兰;柏g仆颊骞凼銎繹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丁建彪;正义的内在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5 肖杰;人学视域中的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世龙;马克思的正义观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大鹏;正义观与正义观教育[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江伟;德性的探寻:论柏拉图《王制》中的正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许绍静;社会主义正义的内涵及实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武志里;公平正义入宪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1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