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列宁国家利益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7:14

  本文关键词:列宁国家利益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列宁 国家利益观 理论 启示


【摘要】:国家利益就是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是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利益问题。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国家利益,构建了他的国家利益理论,既继承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的学说。列宁国家利益观涵盖有:国家主权观、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发展观。研究列宁国家利益观,对于我们推进国家理论研究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由引言部分和五章组成。其中引言部分:说明了本选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本选题研究的研究现状,本文笔者的主要观点与创新处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列宁国家利益观的形成与发展:对列宁国家利益观在主权观、安全观、发展观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列宁国家利益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观念的扬弃,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理论的批判与借鉴,并以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与失败、日俄战争、俄国十月革命为历史依据,以列宁国家利益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保卫苏维埃政权,再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发展脉络为研究线索。第二章是列宁国家主权观:列宁运用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捍卫国家政治主权,运用贸易手段和经济管理措施捍卫国家经济主权,通过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来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第三章是列宁国家安全观:列宁运用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建设等手段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学习资本主义经验、同资本主义竞赛等方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通过提高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借鉴人类各项文明成果等手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四章是列宁国家发展观:列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发展民主法治、加强法制建设、倡导公平与效率统一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生存环境等手段来推进国家政治发展,通过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俄电气化、发挥专家作用和经贸往来,推进国家经济发展;通过普及文化教育、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等手段推进国家文化发展。第五章是列宁国家利益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基础;抵御外来侵犯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主要任务;反对分裂主义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主要举措。综上所述,列宁国家利益观,不仅是关于国家利益的理论,也是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问题的方法。列宁国家利益观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等方面的统一。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各方面挑战。如何处理国际关系、营造适合发展的外部环境,怎样应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想要找寻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毫无疑义地应当考察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情况,分析和整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始人列宁国家利益学说,提炼其国家利益观的核心思想要素,从而为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列宁 国家利益观 理论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21;D0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引言13-21
  • 一、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3-15
  •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5-18
  • 三、本选题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18-19
  • 四、本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9-21
  • 第一章 列宁国家利益观的形成与发展21-50
  • 第一节 国家利益观的核心内容概述21-33
  • 一、国家主权观22-25
  • 二、国家安全观25-30
  • 三、国家发展观30-33
  • 第二节 国家利益观的思想渊源33-40
  •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利益理论34-37
  • 二、俄罗斯民族传统的国家利益观37-39
  • 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理论39-40
  • 第三节 国家利益观的实践基础40-46
  • 一、从巴黎公社成败中吸取实现无产阶级国家利益的经验41-42
  • 二、从日俄战争中吸取损害国家利益的惨痛教训42-44
  • 三、从俄国十月革命中确立实现国家利益的途径44-46
  • 第四节 国家利益观的发展脉络46-50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萌芽时期46-47
  • 二、保卫苏维埃政权时期——形成时期47-48
  • 三、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成熟时期48-50
  • 第二章 列宁国家主权观50-83
  • 第一节 捍卫国家政治主权观50-60
  • 一、建设国防军事力量加强国家的自卫权50-53
  •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权53-56
  • 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领土主权56-60
  • 第二节 捍卫国家经济主权观60-72
  • 一、利用外资中坚持国家经济主权61-64
  • 二、对外贸易中掌握国家经济主动权64-67
  • 三、经济管理中坚持国家利益原则67-70
  • 四、坚持对境内资源的国家所有权70-72
  • 第三节 捍卫国家文化主权观72-83
  • 一、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72-74
  • 二、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语言符号74-78
  • 三、保持本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78-80
  • 四、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80-83
  • 第三章 列宁国家安全观83-112
  • 第一节 国家政治安全观83-91
  •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83-86
  • 二、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制度保障86-89
  • 三、党的领导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89-91
  •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观91-100
  • 一、建立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91-94
  • 二、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发展社会主义94-97
  • 三、与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赛97-100
  • 第三节 国家文化安全观100-112
  • 一、不断提高共产主义道德修养100-103
  • 二、培养和造就共产主义事业新人103-108
  • 三、吸收和借鉴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08-112
  • 第四章 列宁国家发展观112-153
  • 第一节 国家政治发展观112-132
  •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夯实国家的政治核心112-118
  •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8-122
  • 三、加强国家法制建设122-124
  • 四、倡导公平与效率的统一124-128
  • 五、创造新的国际生存环境128-132
  • 第二节 国家经济发展观132-145
  • 一、发展经济使劳动者过上幸福生活132-134
  • 二、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134-136
  • 三、发展经济的关键是全国要实现电气化136-139
  • 四、发展经济要重视专家的作用139-141
  • 五、发展经济必须开展对外贸易往来141-145
  • 第三节 国家文化发展观145-153
  • 一、实行全俄普及文化教育的政策145-148
  • 二、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48-151
  • 三、强调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性151-153
  • 第五章 列宁国家利益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53-178
  • 第一节 捍卫国家主权的启示153-164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基础153-156
  • 二、抵御外来侵犯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主要任务156-160
  • 三、反对分裂主义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主要举措160-164
  • 第二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启示164-172
  • 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构建国家安全的根本前提164-167
  • 二、捍卫国家经济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167-170
  • 三、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170-172
  • 第三节 推动国家发展的启示172-178
  • 一、认识清楚本国国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172-174
  • 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174-175
  • 三、推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175-178
  • 主要参考文献178-190
  • 后记190-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贤;;透过几段佳语看斯大林其人[J];百年潮;2007年12期

2 周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与当代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肖枫;;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解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4 靳晓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杨奎松;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史研究的进展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叶卫平;列宁的文化继承思想研究[J];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7 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2期

8 许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黄昆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观——我军参与从利比亚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引出的话题[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5期

10 王晶雄;略论列宁晚期的文化革命思想[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620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20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