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05 00:01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五四时期 中华民族复兴 早期共产主义者 孙中山 东方文化派
【摘要】:中华民族复兴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我们经历了从辉煌到落后再到谋求复兴的曲折历史,我们在苦难中觉醒,却未曾因此而衰落,究其缘由是民族复兴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民族复兴思想从开始萌芽到发展成一股时代思潮并不是一蹴而就,它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清末民初萌芽阶段,五四时期发展阶段,九一八事变高涨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族复兴开始作为一种思潮兴起,对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挽救民族危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对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凝聚了民力、民意、民情,从而对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五四时期前接清末民初,后衔九一八事变,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民族复兴观念在五四时期出具雏形,各知识分子派别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复兴”思想主张。如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孙中山及早期国民党人、提倡通过复兴儒家文化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东方文化派。 在21世纪新的背景条件下,重新研究五四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想,思考五四时期内忧外患局面下,中国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复兴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借鉴前人经验、智慧,有助于使中国以更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挑战、迎接民族的兴盛,更好的解决民族复兴与全球化的矛盾。
【关键词】:五四时期 中华民族复兴 早期共产主义者 孙中山 东方文化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K26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三、论文结构说明13-14
- 第一章 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发展的原因14-20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14-15
- 二、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15-16
-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16-18
- 四、俄国十月革命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18-20
- 第二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民族复兴思想20-35
- 一、“青春中华”理论21-25
- 二、中华民族之复活25-30
- 三、最终路向:走马克思主义道路30-35
- 第三章 孙中山及早期国民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35-46
- 一、“五族共和”到“国族主义”36-38
- 二、反对帝国主义与民族自决38-42
- 三、国民、民族精神的培养42-46
- 第四章 东方文化派的民族复兴思想46-58
- 一、中西文明源流、优劣的再认识47-50
- 二、民族文化救世说50-53
- 三、文明调和与趋新53-58
- 第五章 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58-64
- 一、取向悬殊、目的明确58-59
- 二、内涵丰富、异中有同59-61
- 三、较之清末民初时期的新特点61-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69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9-70
- 后记70-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师渠;;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魏万磊;;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复兴话语谱系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郑大华;马英;;论五四前后的世界主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林家有;孙中山和中华民族复兴思想[J];历史教学;2005年08期
7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J];史学月刊;2006年06期
8 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62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2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