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22:15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政治思潮,它主张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巨大变革的情况,对资本主义理论和道路进行一种新探索。它主张超越老左派主张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右派主张的新自由主义,试图在两者中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吸取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中的合理成分,摆脱一味强调国家控制一切的左的思想和完全依靠自由市场解决所有问题的新右翼的理论,即吉登斯所说的“超越‘把国家当敌人’的右派和‘认国家为答案’的左派”,以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为其理论实践的价值指向和精神牵引,以平等、正义、自由、责任、民主为其基本价值观念,寻求一种适用于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变革的第三条道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世界模式的转变、全球化双刃剑势不可挡的多方面冲击、知识性中产阶级渐渐崛起、社会结构的新型变革以及经济危机打击下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等等资本主义在新时代状况下层出不穷的重大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理论家和思想家都对此做出了理论上和价值观念上对现实的回应。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继续统治,面对新的世界情况而做出的理论和价值观上的一系列调整和探索。 本文针对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内容的价值和理论自身的缺陷不足进行分析。以时间为线索,来具体详尽的阐述和理解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历史发展路径和深刻的理论内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第二国际领导人伯恩施坦在其著作中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数据推导出“第三条道路”,可以称其为“第三条道理”的思想先驱;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他从新型民主国家、公民社会复兴、福利国家转型和世界主义的民族主义四个方面系统论证了他的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为全世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根基;英国工党布莱尔首相和美国民主党克林顿总统在他们任职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即是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代表性具体实践,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例,在其执政期间将执政关注点着眼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转变,着重发展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分散中央集权,推动了政治权利的逐层下降,注重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义。 最后,本文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两者的理论本性、理论理想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批判性反思了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实质和理论缺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虽然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但是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家们只看到了当前面对全球化危机、福利国家困境和社会民主主义遭受挫折的现实情况,,急迫地寻求解决方案,并没有分析导致这些变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他们本着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出发点,意图是帮助资本主义渡过难关,而非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的问题,具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者们站在国家政府的角度来提出方案措施拯救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而马克思主义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异化扭曲的发展。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国”的角度,一个是“人”的立场。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2
  • 第1章 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产生和兴起的背景12-19
  •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2-13
  • 1.2 全球化的挑战13-15
  • 1.2.1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危机13-14
  • 1.2.2 生存环境危机迫在眉睫14-15
  • 1.3 社会结构出现调整15-16
  • 1.4 民主社会主义陷入困境16-19
  • 1.4.1 凯恩斯主义失灵16
  • 1.4.2 高福利政策两难16-17
  • 1.4.3 社会民主党大选失利17-19
  • 第2章 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衍变及理论内容19-31
  • 2.1 “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先驱——伯恩施坦20-21
  • 2.2 “第三条道路”的当代代表人物——吉登斯21-26
  • 2.2.1 新型民主国家22-23
  • 2.2.2 公民社会的复兴23-24
  • 2.2.3 积极福利国家24-25
  • 2.2.4 世界性民族—国家25-26
  • 2.3 “第三条道路”的具体实践——以英国工党布莱尔为代表26-29
  • 2.3.1 国家社会并重,权利与责任平衡27-28
  • 2.3.2 国家—社会型民主28-29
  • 2.4 “第三条道路”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特征29-31
  • 第3章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第三条道路”的批判性反思31-35
  • 3.1 社会主义理论本性与“第三条道路”理论本性的根本区别31-32
  • 3.2 社会主义理想与“第三条道路”理想的根本区别32-33
  • 3.3 社会主义实现途径与“第三条道路”实现途径的根本区别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三条道路”通往何方[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7期

2 侯西鸿;“第三条道路”在西方世界的风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1期

3 左广兵;超越:“第三条道路”的起点[J];桂海论丛;2001年02期

4 陈海莹;正确认识“第三条道路”[J];理论导刊;2002年04期

5 邹宇昆;“第三条道路”评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启东;“第三条道路”实质解析[J];理论月刊;2003年12期

7 李忠人;论当代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思潮[J];理论探索;2004年05期

8 秦宣;历史比较中的“第三条道路”思潮[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9 陈英波;;“第三条道路”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莹莹;;社会正义视野下的“第三条道路”伦理观[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祥群;鲍奎;;浅议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园园;“第三条道路”通往何方[N];人民日报;2000年

2 欣然;西欧国家在“第三条道路”基础上的福利制度改革[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丁奎松;“第三条道路”与当代资本主义[N];学习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吴宇桢;朴槿惠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N];文汇报;2013年

5 范剑青;“第三条道路”上的彷徨[N];人民日报;2003年

6 蔡武;关于“第三条道路”(上)[N];学习时报;2000年

7 杨沼;追寻“第三条道路”[N];中国税务报;2004年

8 侯松容;康佳选择“第三条道路”[N];中国电子报;2003年

9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新;“第三条道路”价值观的借鉴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杨俊;有“第三条道路”吗?[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幼英;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衰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松;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2 成晓芳;“第三条道路”刍议[D];外交学院;2005年

3 杨慧;从现代性理论到“第三条道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乔丹丹;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金辉;“第三条道路”人本主义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尧;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赵新国;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姜红明;“勒庞现象”与“第三条道路”的现实困境[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9 冯珊;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汪咏华;论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D];武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2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42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