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非道德因素与道德因素辨析
发布时间:2017-08-10 04:28
本文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非道德因素与道德因素辨析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位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政治哲学家,在传统的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第一个抛弃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将政治与道德明显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因此,马基雅维利虽然未像后来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那样,提出一些经久不衰的进步思想理论,但是却发挥了使理性思想从传统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开创性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开创性和奠基性作用的伟大思想家,其身后却遭受了种种责难。究其当代学术界而言,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是非道德和道德代表的意见是占有优势地位的,笔者不敢苟同这种学术意见。因此,本文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是非道德属性和道德属性的统一体,,其非道德属性就在于它的政治取代道德、政治溶解道德和政治限制道德,即“以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基本观点。其道德属性主要表现在马基雅维利通过论证共和制追求国家的强盛、追求平民的幸福和追求有限制的道德统治。其中人民性、革命性、科学性以及制衡性充分反映了他的鲜明的道德属性。 马基雅维利和马克思都在其理论中提出了新颖的国家理论,但是,二者不论在本质方面,还是在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着明显的区别。相比较而言,马克思的权力政治观是科学的、进步的权力政治观。 马克思权力政治观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考察之后,从社会冲突理论出发,坚持从阶级的观点角度探索权力问题,认为权力是阶级关系的调整需要的产物,具体说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 权力政治 道德属性 马克思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1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8-11
- (一) 国内研究现状8-9
- (二) 国外的研究现状9-10
- (三) 本文的创新点10-11
- 第一章 传统权力政治观的历史发展11-16
- 一、 权力的起源11-13
- 二、 传统权力政治观的单级延伸13-15
- 三、 现代社会权力的多元化发展15-16
- 第二章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非道德属性与道德属性16-24
- 一、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非道德属性16-19
- (一) “恶性说”是马基雅维利非道德权力政治观的出发点16-18
- (二) 马基雅维利推崇的权术治国18-19
- (三) 马雅维利认为政治无道德19
- 二、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道德属性19-24
- (一) 马基雅维利追求国家的强盛19-20
- (二) 马基雅维利追求平民的幸福20
- (三) 马基雅维利追求共和国体制下的道德统治20-21
- (四) 马基雅维利追求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21-22
- (五) 马基雅维利追求权力与道德的统一22-24
- 第三章 马基雅维里构建道德政治新型关系的意义24-28
- 一、 政治取代道德24
- 二、 政治融合道德24-25
- 三、 政治限制道德25
- 四、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对后世的影响25-28
- (一) 对军队建设的影响26
- (二) 对国家权力思想的重要影响26
- (三) 对共和体制的深入发掘26
- (四) 对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6-28
- 第四章 马克思与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道德属性区别28-33
- 一、 适用对象不同28-29
- 二、 道德的阶级属性不同29
- 三、 道德的机制手段不同29-30
- 四、 道德内容不同多数兼容少数和多数屈从少数30-31
- 五、 道德属性发展的终极命运不同31-33
- 结束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个人简历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庆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专制思想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陈伟;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彭顺生;马基雅维利功利主义思想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赵玉英;论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史上的地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胡义清;;论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观[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袁继富;;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论析[J];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7 杨鹏飞;马基雅维利对近代政治学说的贡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肖群忠;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J];齐鲁学刊;1996年01期
9 黄一兴;论马基雅弗利与马基雅弗利主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张忠厚;;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48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488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