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抑或“人的权利”——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概念辨析
本文关键词:“人权”,抑或“人的权利”——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概念辨析
【摘要】:在中文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所收录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出现了"只能求助于人权"这一语句,众多论者认为,马克思以此表明了,人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关键意义。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中,该句中的"人权"被改为了"人的权利"。《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第一次对人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剖析的论著,该文却表明了"人权"与"人的解放"存在抵牾。《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权"译自德文Menschenrechte,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人的权利"译自Menschlichen Titel,对于人的解放,马克思所肯定的是"人的权利"而非"人权"。"人的权利"与"人的解放",都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马克思强调了一种拥有创造者身份与主体性地位的"本然的"人的形象。作为"人权"之主体的市民社会的成员或现实中的人,并非"人的解放"语境中的本然之"人"。以"人的权利"或"人的解放"取代"人权",马克思刺穿了由意识形态与法律制度所编织的"人权"面纱,令真正根本的问题——实现人的主体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权 人的权利 人的解放 主体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AFX001)
【分类号】:A811;D082
【正文快照】: 解读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对于论证人权在当代中国的正当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证明革命导师对人权持肯定立场,学者们多以如下论述为依据:“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一种特殊权利,因为它的痛苦不是特殊的无权,而是一般无权,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权。”[1]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步云;不断完善中国人权的保障体制[J];法学;1992年12期
2 俞可平;人权与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0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国华;;从农民到公民——宪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视角[J];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2 袁红叶;史海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培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04期
3 魏丽红;;浅议如何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性地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创新与贫困农民主体性构造[J];公安研究;2013年03期
5 苗连营;吴乐乐;;农民宪法主体性的确立与农村改革的宪法指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左卫民,朱桐辉;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J];法学;2002年07期
7 谢晓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体现人民的主体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8 唐志强;人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万斌;唐美云;;论民主的主体性限度[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10 谭子娣;张增船;;对社会发展中两种倾向的再认识[J];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青;杨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企业调研数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齐宁;;基于村民主体性视角中村民自治的行政法构想[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伟;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辽宁大学教授 吴玉杰;文艺反映人民的主体地位[N];辽宁日报;2008年
3 力 夫;学校自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马秀英;浅析学生的主体性地位[N];西藏日报;2002年
5 刘源;保护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地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法律学者 夏正林;谈谈权利[N];广州日报;2014年
7 江苏省洪翔中学 吕宗建 泗洪县教育局 陈连;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江苏教育报;2012年
8 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法院院长 高平;探索法院文化建设的可行道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赵振宇;师生之间应互祝快乐[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曹静漪 王卫东;强化文学经典意识[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2 郑智航;论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从“抽象主体性”到“具体主体性”[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伟敏;管理中人的主体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皮小力;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文成;论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秦春香;中学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黎丹;主体性化学课程教学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越欧;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颖;语文阅读教学与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焦小平;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齐国荣;问题式的主体性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6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6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