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策网络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政策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1 08:03

  本文关键词:政策网络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政策过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政策网络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 政策网络 多元参与


【摘要】:政策网络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学者欲探求一种对政治、政策过程更具解释力的理论与方法。政策网络是政策过程中国家与多元参与者之间,由于资源的相互依赖所形成的各种互动关系模式的总称。 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对于关系型社会而言,政治、政策过程包含着更复杂的政治、政策关系网络。传统的政治、政策过程研究的阶段论范式一直存在分歧,政策网络的研究方法可能是一种更具解释力的途径。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理解欧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策网络理论,用政策网络的模型在中国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解读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政策过程,发现中国现实的政策网络,进而用中国的网络政策理论解读中国的政策、政治实践过程,对解读中国社会的变化是有益的。 本文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的成果,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的发展主要源于西方社会,文献综述中的大部分都是西方的文章、著作。本文第一章探讨了政策网络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政策网络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些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以及在政策网络理论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在接下来的章节,文章谈论了中国的社会特征与政策网络理论内涵之间具有的关联性。第四章中,通过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中国政策过程实践,探讨中国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网络现象。第四章建立在前三章基础之上,分析、探讨中国社会存在的政策网络具有何种特征,这种特征与欧美西方社会又有什么样的差异。最后,本文得出整篇文章的结论,对政策网络理论与当前中国社会阐述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政策网络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 政策网络 多元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5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8-9
  • (一) 选题依据8-9
  • (二) 选题意义9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9-10
  • (一) 研究思路9-10
  • (二) 研究方法10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一) 国外文献综述10-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3-15
  • 第一章 政策网络理论产生的基础15-22
  • 一、政策网络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15-22
  • (一) 政策网络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15-18
  • (二) 政策网络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18-22
  • 第二章 政策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与争议22-29
  •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22-24
  • (一) 铁三角22
  • (二) 议题网络22-23
  • (三) 政策社群23-24
  • 二、政策网络的模型24-26
  • (一) 英国学者罗兹的模型24-25
  • (二) 威尔克斯和赖特的模型25
  • (三) 范华登的政策网络模型25-26
  • (四) 其它政策网络类型26
  • 三、政策网络的衡量指标26-27
  • (一) 政策网络密度26-27
  • (二) 网络集中性27
  • (三) 网络空洞核心27
  • 四、关于政策网络理论的争议27-29
  • (一) 政策网络理论的认同 现实与分析现实27-28
  • (二) 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 统一与分层28-29
  • 第三章 政策网络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性分析29-38
  • 一、政策网络理论在宏观意义上的应用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网络分析29-34
  • (一)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网络适用性29-30
  • (二) 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中国的应用性分析30-34
  • 二、政策网络理论在微观意义上的分析——村庄基层政治的政策网络分析34-38
  • (一) 乡级政府与村干部的互动34-35
  • (二) 村干部与村民的互动35-36
  • (三) 乡级政府与村民的互动36-38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网络特征38-44
  • 一、当代中国社会现状与政策过程的多元参与38-41
  • (一) 阶层分化与结构重组与政策过程的多元参与38-40
  • (二) 社会体制变革与政策过程的多元参与40-41
  • (三) 当代中国社会成员心理与政策过程的多元参与41
  •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政策网络特征41-44
  • (一) 政策网络中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参与者不足41-42
  • (二) 政策网络中多元参与者的依赖性缺失42-43
  • (三) 中国社会对政策网络的认同处于初级阶段43-44
  • 结论与思考44-45
  • 参考文献45-48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超,娄亚;塑造公民文化——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2 任勇;政策网络的两种分析途径及其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3 鄞益奋;政策网络的研究边界探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4 鄞益奋;;利益多元抑或利益联盟——政策网络研究的核心辩解[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5 杨敏;;价值观多元开放时代的社会共同性追求——体制改革30年来公众价值观变化的社会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杨道田;王友丽;;政策网络:范畴、批判及其适用性[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凯;胡伟;;政策网络理论:政策过程的新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朱德米;;公共政策扩散、政策转移与政策网络——整合性分析框架的构建[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9 朱光磊;陈娟;;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30年:过程、特征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期

10 朱光磊;;21世纪初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八大趋势[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764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64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