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斯大林民族观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4 10:35

  本文关键词:斯大林民族观及其当代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斯大林 民族观 苏联


【摘要】:斯大林民族观是斯大林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主张。斯大林民族观是时代的产物,又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它曾长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南,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斯大林民族观曾在历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它的指导下,苏联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共产党凝聚各民族的力量在短时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各族人民快速实现了现代化,物质生活水平和科教文卫事业快速跃升,为社会主义在全球的拓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 本文从三个部分阐释了斯大林民族观及其当代启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斯大林民族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来源。斯大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其民族观的形成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影响,斯大林所处的时代环境及自身个性特征是其民族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主要从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社会主义民族概念以及对民族平等理论、民族自决理论和民族融合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几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斯大林民族观的内涵。第三部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斯大林民族观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做出分析,主要从斯大林民族观对苏联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失误得出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启示。 苏联解体前,斯大林模式曾作为社会主义的样板在世界范围内被移植;苏联解体后,斯大林及与斯大林有关的一切都被人们视为了罪恶的代名词。这两种判断虽然大相近庭,但这两种思想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一种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本论文认为,斯大林民族观具有双重性。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苏联的民族国家建设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斯大林对民族问题认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他过分强调民族差异,以阶级问题涵盖民族问题,用阶级斗争思维看待和解决民族矛盾问题,造成了苏联的民族危机,并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全面评价斯大林民族观,研究其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对于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斯大林 民族观 苏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3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8
  • 一、研究背景9
  • 二、选题意义9-10
  • (一) 理论意义9-10
  • (二) 实践意义10
  • 三、研究现状概述10-15
  • (一) 原苏联对斯大林民族观的研究11
  • (二) 西方对斯大林民族观的研究11-12
  • (三) 中国对斯大林民族观的研究12-15
  • 四、研究重点及难点15-16
  • 五、本论文的研究思路16
  • 六、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6-18
  • (一) 文献研究法16-17
  • (二) 历史研究法17
  • (三) 比较研究法17-18
  • 第二章 斯大林民族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来源18-25
  • 一、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时代条件18-21
  • (一) 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国际背景18-19
  • (二) 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国内背景19-20
  • (三) 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个人因素20-21
  • 二、斯大林民族观产生的思想来源21-25
  • (一) 斯大林民族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1-22
  • (二) 斯大林民族观是对列宁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2-25
  • 第三章 斯大林民族观的主要内容25-34
  • 一、民族定义的提出25-28
  • (一) 民族定义的内涵25-27
  • (二) 民族概念产生的原因分析27-28
  • 二、“社会主义民族”概念的提出28-30
  • (一) “社会主义民族”的内涵及形成过程28
  • (二) “社会主义民族”产生的背景28-30
  • 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0-31
  • 四、民族自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1-32
  • 五、民族融合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2-34
  • 第四章 斯大林民族观的评价和启示34-44
  • 一、斯大林民族观对苏联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34-36
  • 二、斯大林民族观在实践中的失误探析36-38
  • 三、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启示38-44
  • (一) 科学分析我国民族矛盾和民族状况,做好民族工作38-39
  • (二) 坚持民族平等,,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39-40
  • (三) 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利益,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0-41
  • (四) 正确认识民族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41-42
  • (五)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达明;论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历史地位、局限性及其修改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5期

3 杨玲;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错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2期

4 张建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5 岳鹏;岳慧;戴钢书;;3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6 蒋锐;中俄民族问题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03期

7 张三南;谢丽萍;;论民族主义与帝国模式的终结[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3期

8 冯绍君;吸取前苏联在民族问题上的教训[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04期

9 张祥云,郭合龙;苏联的联盟体制与民族问题[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01期

10 李靖宇 ,王应树;苏联当今民族问题探源[J];苏联东欧问题;1990年06期



本文编号:79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9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