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8:22

  本文关键词: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罗尔斯 重叠共识 理念 研究


【摘要】:约翰·罗尔斯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贯穿了他一生的事业追求。正义理论的构建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理论的根本诉求。他要实现的理论目标就是一个由他的正义原则所规导的良序社会图景。然而后来他认识到,他在《正义论》中对正义观念的稳定性的论证与现代自由民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同且不可通约的完备性学说所构成的多元主义事实是相悖的。为了保持理论的融贯性以及实现对社会稳定性的证明,他对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观念进行了修正,将其所规导的范围限定在政治领域之内,仅用来规范“社会基本结构”,而不对任何完备性学说的真理观做出评判,以此来回避各种不同且相互冲突的完备性学说之间对价值根本的不同诉求。 那么,存在各种相互冲突且不可调和的理性完备性学说的现代自由民主社会以什么观念为规导才能够达成稳定的基础呢?在以合理性的多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自由民主社会,各种完备性学说所认可的观念如何才能成为彼此之间宽容的基础呢?两个问题综合成一个问题,即“一个由自由而平等之公民——他们因各种尽管互不相容但却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了深刻的分化——所组成的稳定而正义的社会怎样才可能长治久安?”①这是罗尔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要解决的问题。 “重叠共识”理念的提出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重叠共识”是指在多元民主社会中,各种不同且相互冲突的合理性的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之间,就政治的正义观念达成“重叠共识”,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作为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重叠共识”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整个理论大厦建立的成功与否。“重叠共识”理念的提出虽然可以回避《正义论》中存在的理论困境,但是它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却依旧遭受了很多的批评和质疑。 本文从“重叠共识”理念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以及与其他理念的关系的阐述入手,采取文本的介绍与评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讨论重点放在“重叠共识”理念的可能性分析上。对“重叠共识”理念提出异议的理论家的观点进行介绍并给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 “重叠共识”理念不追求认识论的基础,它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特定社会环境而提出的特定理念,不具有普适性,是为调和现代自由民主社会多元主义事实而提出的一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解决方案,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8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10-18
  • 1.2 国内外关于“重叠共识”理念研究的文献综述18-24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4-28
  • 第2章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提出的背景28-40
  • 2.1 《正义论》的理论困境28-31
  • 2.2 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事实31-35
  • 2.3 稳定性证明的需求35-40
  • 第3章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的建构40-85
  • 3.1 作为“重叠共识”理念论证基础的“政治建构主义”40-51
  • 3.1.1 政治建构主义的提出及其特征41-45
  • 3.1.2 公共政治文化与背景文化45-47
  • 3.1.3 社会的观念与公民的观念47-51
  • 3.2 “重叠共识”的理论前提——“正当优先于善”的理念51-56
  • 3.3 作为“重叠共识”理念核心的“政治的正义”观念56-63
  • 3.3.1 “政治的正义”观念的特征56-59
  • 3.3.2 作为公平的正义与政治的正义59-60
  • 3.3.3 政治的正义观念与完备性学说60-63
  • 3.4 重叠共识理念的内涵63-73
  • 3.4.1 “重叠共识”理念达成的可能性69-70
  • 3.4.2 “重叠共识”达成的步骤70-73
  • 3.5 “重叠共识”理念的理论基础——“公共理性”理念73-81
  • 3.6 “重叠共识”理念在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81-85
  • 第4章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引起的理论争鸣85-102
  • 4.1 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中立性的理论困境85-92
  • 4.2 约翰格雷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评92-95
  • 4.3 墨菲对罗尔斯政治观念中立性的批判95-97
  • 4.4 社群主义者对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97-102
  • 第5章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102-114
  • 5.1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是社会整合与稳定的基础102-106
  • 5.2 我国政治社会中达成正义共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06-114
  • 5.2.1 我国政治社会中达成正义共识的必要性106-108
  • 5.2.2 我国政治社会达成正义共识的可行性108-111
  • 5.2.3 正义共识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111-114
  • 结论114-117
  • 参考文献117-13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活动与成果1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世骏;;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王金伟;;“重叠共识”与“协商民主”[J];前沿;2009年02期

3 刘雪梅;;重叠共识对政治秩序的公共证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4 王明强;张学伟;;试析多元民主社会下的重叠共识理念[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5 余金刚;;正义感亦或重叠共识能否解决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J];兰州学刊;2011年08期

6 苏延芳;重叠共识:全球视角的中国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5期

7 丁艳雅;;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J];唯实;2009年Z1期

8 丁艳雅;;重叠共识理念的真谛——兼论其对协调我国多元法律文化的现实启迪[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6年00期

9 沈卫星;;重叠共识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问题探论[J];理论导刊;2014年08期

10 夏庆波;;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冷鹤鸣;;重叠共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丁艳雅;;重叠共识理念的真谛——兼论其对协调我国多元法律文化的现实启迪[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3 闫润鱼;;试析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重叠共识”——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莹;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扬;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黄琳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叠共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林志远;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邢文婷;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宁晓璐;论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D];湘潭大学;2005年

6 王春玉;论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重叠共识”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5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25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