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塑造:现代新思潮与中国革命思想
本文关键词:“新”的塑造:现代新思潮与中国革命思想
【摘要】:《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期刊之一,在其存续期间,因以追求"新"的文化思潮和"新"的政治理念而塑造了一个时代。《新青年》推动了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营造了思想解放的舆论气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译述与引介,造就了一代中共党人思想"新"的成长基础,奠定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新"的发展基础,准备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新"的理论基础。《新青年》塑造了一种"新"的思想理论生态,它的历史遗产构成了一种"新"的传统,成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
【作者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关键词】: 《新青年》 新思潮 中国革命思想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党史研究科学化中的概念史问题研究”(14BDJ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当人们在触及历史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往往就是询问历史为何会如此?这个追问本身就意味着思考其中的历史因果关系。创办至今已百年的《新青年》(第一卷称《青年杂志》),曾经给现代中国社会思想造成巨大震动。现在如果要回溯这种震动的缘由,诚然不是一种历史预设,不是设问“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认同及其建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姚岚;;消费文化对生态传播的启示[J];青年记者;2009年23期
3 马千里;;20世纪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关系变化趋势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林壮青;;关于福布斯对卢梭民族概念的批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华章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J];求索;2007年03期
6 魏崇辉;;意识形态的流变:概念、理论与透析理路[J];求索;2011年12期
7 林清华;;民族审美规训与中国传统叙事美学的变迁[J];求索;2012年05期
8 廖胜刚;;“意识形态淡化论”应当终结[J];求实;2009年02期
9 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辨明[J];求实;2010年10期
10 陈书静;;马克思与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彬;生态学和生态无政府主义[D];河南大学;2011年
2 任亚男;主流意识形态的缝合功能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3 闫晓晶;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分析及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4 倪春纳;政党、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文化生产与国家乌托邦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7 董骏;哈耶克立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史衍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樊纪德;法官思维方式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戴钰;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5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2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