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与共治:明清以来中国地方社会治理的传统与逻辑
发布时间:2017-10-20 19:04
本文关键词:协作与共治:明清以来中国地方社会治理的传统与逻辑
【摘要】: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与逻辑。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州县官依靠非正式聘用的胥吏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面,及与地方士绅共同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传统。同时,城乡分化使得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在这些传统背后,隐藏着地方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即"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存续和由官、吏、绅、民形成的地方社会协作治理网络,以及城市化对乡土社会侵蚀背景下城乡的依存与分化。这些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治理传统,对于当前中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社会治理 协作 共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包容性发展的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12CGL081)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协同视角下的京津冀都市圈地方政府大气污染协作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14JGB079)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中国城镇化战略推进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阶段性成果(024050314002/004)
【分类号】:K248;D035
【正文快照】: 中国正面临着社会治理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如何应对挑战并找寻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当今公共行政学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自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追寻中国现代化的缘起与实现路径,探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冲突与融合。1然而,现代性的基础来自于传统,,
本文编号:1068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6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