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23:12
本文关键词: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摘要】:揭示历史时期移民垦殖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开发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环境变迁史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新方法的使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在田野调查时所获取家谱等新资料,从清代的开发措施、外来移民的迁入、垦殖拓荒,外来作物传播的影响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活动,,对这一时期澧水流域的经济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论文第一章首先说明了选题的缘起以及论文写作的意义,其次简要回顾了当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该问题研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再次阐明了论文拟采取的研究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本章最后一节系统梳理了清代以前澧水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清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历代中央王朝对澧水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的开发规模较小,主要是在县治周边地区,广大山区主要处于土司或卫所控制之下。澧水流域中上游由于处在较为偏远的武陵山区,内地移民很难迁入,因此这种开发方式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论文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清代澧水流域移民垦殖的背景、过程和表现。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始于康熙年间,但当时规模不大。“改土归流”以后,中央王朝废除了土司制度和卫所制度,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实施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开发。移民的迁入对澧水全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迁入的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膨胀使有限的土地不堪重负。 论文第三章集中论述了移民垦殖对澧水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政府开发管理的无序,在澧水中上游山区毁林开荒,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下游的澧阳平原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大兴围垸,致使暴雨来时行洪不畅,洪水经常冲决堤坝,给下游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章最后一节总结了清代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围绕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国家山地开发政策与生态建设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并期望本文能为当今的澧水流域乃至武陵山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澧水流域 移民垦殖 环境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1;K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7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7-11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1-13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13-15
- 第四节 澧水流域的历史地理概况15-17
- 第二章 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17-28
- 第一节 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的背景17-18
- 第二节 清政府鼓励移民垦殖的措施18-21
- 第三节 移民垦殖的表现21-28
- 第三章 清代澧水流域移民垦殖对生态环境影响28-37
- 第一节 清代以前澧水流域山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28-29
- 第二节 人口的激增引起的环境恶化29-32
- 第三节 番薯、玉米的广泛种植引起的环境变化32-33
- 第四节 乱垦滥伐引起的洪涝灾害频发33-37
- 结束语37-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6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靖龙;夏卫生;罗轶;;澧水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保持措施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2 王开发,孙黎明;湖北利川二万多年来的古植被古气候演变[J];地理研究;1989年03期
3 李军;段伟;;移民与生态关系——以清代云南为案例[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4 练铭志;试论湘西土家族与汉族历史上的融合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5 戴楚洲;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卫所制度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李景保;;澧水流域的水文特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7 曾梦宇;;湖南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8 王朝辉;试论近代湘西市镇化的发展──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王村桐油贸易与港口勃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陈廷亮;近代湘鄂川边鸦片种植及其危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杨群英;;津市历史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069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6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