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宣德炉造物设计中的情与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14:12

  本文关键词:明代宣德炉造物设计中的情与理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宣德炉 造物 设计 情理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传统造物设计观,因此特意选取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宣德炉作为研究主体,从研究宣德炉的造形、功能等本体信息入手,由侧面推导出宣德炉所体现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思想,由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彼时的造物者对周围世界及对人类自身的理解。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在造物情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宣德炉造物设计观中蕴含的情理关系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一定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为当代设计活动提供参考。本文对宣德炉造物之“情”的研究主要是从与情感相关的学科入手,如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等;而“理”更偏重制造等技术问题,如材料工艺学、人体工程学等。虽然本文对宣德炉造物设计中的“情”与“理”进行了分别论述和分析,但实质上两者并不能分离开来。造物的过程和结果蕴藏着人的“情”,而一系列的工艺、技术又体现着造物的“理”,器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将“情”与“理”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看清两者的紧密关系。“情理相融”是一个从器理、事理至情理的过程,在宣德炉中则表现为从对宣德炉本体的认识上升至对宣德炉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最终引起对整个造物活动本质意义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宣德炉 造物 设计 情理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09.2;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课题研究对象及背景7-8
  • 1.1.1 研究对象的界定7-8
  • 1.1.2 研究背景8
  • 1.2 课题研究现状8-10
  • 1.2.1 对宣德炉的研究8-10
  • 1.2.1.1 相关的古籍文献研究8-9
  • 1.2.1.2 现当代的相关研究9-10
  • 1.2.2 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及理念的研究10
  • 1.2.3 对情与理的研究10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方法10-11
  • 1.3.1 研究目的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课题研究创新点及论文基本结构11-13
  • 1.4.1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1
  • 1.4.2 论文的基本结构11-13
  • 第二章 明代宣德炉概述13-35
  • 2.1 明代宣德炉的产生背景13-19
  • 2.1.1 国家安定邻邦和睦13-14
  • 2.1.2 名窑史籍奠定基础14-16
  • 2.1.3 开采、冶炼和铸造技术均已成熟16-19
  • 2.2 明代宣德炉的形制分析19-28
  • 2.2.1 宣德炉的器形来源19-20
  • 2.2.2 宣德炉的典型款式20-24
  • 2.2.3 宣德炉的装饰图案24-27
  • 2.2.3.1 炉盖装饰与纹样25
  • 2.2.3.2 炉身装饰与纹样25-26
  • 2.2.3.3 炉底装饰与纹样26-27
  • 2.2.4 宣德炉形制影响下的燃香方式27-28
  • 2.3 明代宣德炉的功能分析28-31
  • 2.3.1 供祀神yG——上层礼仪28-29
  • 2.3.2 除秽暖房——日常所需29-30
  • 2.3.3 欣赏把玩——品香鉴炉30-31
  • 2.4 明代宣德炉后期的演变31-35
  • 2.4.1 造形从抽象至具象31-32
  • 2.4.2 纹样从精简至繁复32
  • 2.4.3 材质从纯粹至丰富32-33
  • 2.4.4 功能从实用至观赏33-35
  • 第三章 宣德炉造物之理35-45
  • 3.1 造物遵循的规范制度35-37
  • 3.1.1 合乎礼义的适用原则35-36
  • 3.1.2 物为我用的实用原则36-37
  • 3.2 造物运用的设计技巧37-40
  • 3.2.1 视错觉在炉内腔的运用37-38
  • 3.2.2 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炉形38-39
  • 3.2.3 运用参数使设计规范化和标准化39-40
  • 3.3 造物依托的工艺技术40-45
  • 3.3.1 金属显色工艺40-41
  • 3.3.2 铜器铸造工艺41-42
  • 3.3.3 金银加工工艺42-45
  • 第四章 宣德炉造物之情45-53
  • 4.1 回归正统——复古之情45-47
  • 4.1.1 复古之情的形成45-46
  • 4.1.2 复古之情的体现46-47
  • 4.2 知礼成性——尚雅之情47-50
  • 4.2.1 尚雅之情的形成47-48
  • 4.2.2 尚雅之情的体现48-50
  • 4.3 感物而动——祈福之情50-53
  • 4.3.1 祈福之情的形成50-51
  • 4.3.2 祈福之情的体现51-53
  • 第五章 宣德炉造物设计中的情理相融53-65
  • 5.1 宣德炉情理相融过程研究53-56
  • 5.1.1 初级——从“器理”到“事理”53-54
  • 5.1.2 高级——从“事理”到“情理”54-56
  • 5.1.3“情理”理论对设计的指导意义56
  • 5.2 情理相融造物设计观的实质56-61
  • 5.2.1 情感诉求与功能需求平衡56-58
  • 5.2.2 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统一58-59
  • 5.2.3 适应自然与满足生存并重59-61
  • 5.3 情理相融造物设计观对当代设计的启示61-65
  • 5.3.1 保留产品的民族气息61-62
  • 5.3.2 塑造产品的独特个性62-63
  • 5.3.3 借助科技进行产品创新63-65
  • 结论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84
  • 附录一:图表索引72-74
  • 附录二:《宣德彝器图谱》记录的宣德炉炉式74-84
  •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编撰活动84


本文编号:1099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99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