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明清襄阳移民社会的时空认同

发布时间:2017-10-26 22:03

  本文关键词:论明清襄阳移民社会的时空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移民 明清 襄阳 时空 认同


【摘要】:明初,在襄阳实行“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的移民政策。而后,随着移民的增多和不可遏止,明政府改弦更张,实行附籍政策。先后经历了“田产以附籍”、“州县以附籍”、“岁查以附籍”的政策演变。清代继承了“岁查附籍”的移民政策,同时资送和留养也开始盛行。后来随着“摊丁入亩”和赈济制度的变化,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明清移民政策的时间延续和变化,和土地兼并、户籍制度、保甲制度密不可分,保证了移民的生活安定,为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丁兰“刻木侍亲”的孝道故事在民间社会有着悠久的时间存续。在明清鄂西北南漳县的移民社会中,这一时间的存续借助于“逻围”这一空间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表达的过程中,由于“现在”的到场,出现了差异和变化。表现为:孝友、孝节和孝忠。不同的差异在空间中得以累积。孝的时间同一性,通过这种空间的差异和累积而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新内涵,并借助于国家和士绅的活动得到更为广阔的延伸和认同。在这个差异的多维的时空中,差异不是认同的障碍,而是唯一性的前提和原动力。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传统的二元结构整体论有了新的血液,全面的要素才得以真正体现。移民社会成为一个各个阶层所共享的整体。明清两代,襄阳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商品性农作物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盛,为襄阳地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要素。同时从时间上来讲,政府的恤商政策也保持了延续,并深入到中小市镇空间,而被商人内化为商业道德诚信。商人们一方面兴建会馆,投身于内部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举慈善于乡里,参与市政水利设施的建设进行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商人的活动弥补了官府行政系统的社会不足,成为促进移民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认同的中介者之一。襄渠的兴修与重浚是襄阳地区水利事业的表现之一。由于移民进行的生产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水患频发。在国家和士绅的主导下,不管是“政治中心地”还是“边远乡村”,按照按“田亩派夫”和“人头派夫”的征派方式大兴水利事业。水利事业的兴修打破了地域的隔离。同时为了募集资金和更好的利用,绅商官民广泛参与进来,最终在水利事业的信仰空间里达到社会的认同。
【关键词】:移民 明清 襄阳 时空 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6
  • 一、选题源起11
  • 二、概念界说11-13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四、学术回顾14-15
  • 五、创新与不足15-16
  • 第一章 筚路蓝缕的肇始:明清襄阳移民之时空环境16-29
  • 第一节 明清两代襄阳移民政策的时间延续16-27
  • 一、明代的附籍政策16-23
  • (一)田产以附籍16-18
  • (二)州县以附籍18-20
  • (三)岁查以附籍20-23
  • 二、清代的资送与留养23-27
  • (一)资送与留养政策的盛行23
  • (二)资送与留养盛行的原因23-24
  • (三)资送与留养政策的特点24-25
  • (四)资送与留养政策的废除25-27
  • 第二节 襄阳移民社会的空间要素27-29
  • 一、四省交界的桥头堡27
  •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7-29
  • 第二章 逻围:移民社会孝文化的时空差异与认同29-42
  • 第一节 孝的时间传承29-31
  • 第二节 孝的空间差异与累积31-36
  • 一、孝友31-33
  • 二、孝节33-34
  • 三、孝忠34-36
  • 第三节 孝的延伸与认同36-39
  • 一、国家力量的推广36-38
  • 二、士绅的活动38-39
  • 小结 结构的整体还是差异的时空39-42
  • 第三章 商人的位置:移民社会商业时空的认同42-56
  • 第一节 商业的空间要素43-48
  • 一、人口数量的增加43-44
  • 二、便利的地理因素44-46
  • (一)商业特产丰富44
  •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44-46
  • 三、相关产业的发展46-48
  • (一)商品性农作物的发展46-47
  • (二)手工业的兴盛47-48
  • 第二节 商人的诚信:法规的时空存在与道德内化48-51
  • 一、政府恤商政策空间的存在48-49
  • 二、整顿市场交易法规的时间延续49-50
  • (一)厘定市秤 公平交易49-50
  • (二)严禁囤积居奇 维护买卖自由50
  • 三、商人的诚信50-51
  • 第三节 商人的活动51-55
  • 一、会馆的兴建与内部的认同51-52
  • (一)祭神与合乐51-52
  • 1.会馆中多有神yG崇拜51
  • 2.会馆具有合乐的作用51-52
  • (二)义举于馆众52
  • 二、参与社会事务52-55
  • (一)举慈善于乡里52-53
  • (二)参与市政水利设施的建设53-55
  • 小结55-56
  • 第四章 融会贯通的力量:移民社会水利时空的认同56-71
  • 第一节 以襄渠为延伸的时空考察56-64
  • 一、襄渠的重浚56-59
  • 二、水利事业的日常经营59-64
  • (一)移民与生态环境的变化59-60
  • (二)水利事业的筹划——不同地域的水利主导权与互动关系60-61
  • (三)征派与管理61-63
  • (四)时间的延续和地域的认同63-64
  • 第二节 水利事业的财政运作64-67
  • 一、资金募集64-66
  • 二、资金使用66-67
  • 第三节 水利事业的信仰空间67-70
  • 小结70-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作者简介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静水;“亚太地区的和平与人权:以移民裔群为重点”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2 周兆呈;;新空间 新网络 新角色——博客对海外新移民与中国互动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3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4 杨永忠;;方言与移民的互动关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代帆;;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6 廉松心;;清末民初中国鸭绿江流域的朝鲜移民社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2期

7 黄兆群;美国的日本移民及其民族文化[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8 张美珍;;论圣彼得堡中亚劳务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5期

9 马平安;;近代东北移民问题透析[J];民族史研究;2001年00期

10 金颖;;论近代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与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J];满族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耕田;王炜;王克福;陈晋胜;周垠;;三峡外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状况调查报告[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杨荣斌;;银川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社会管理效益分析[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刘国福;;国际移民法的最新发展:兼论中国出入境管理法的改造和重塑[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张曦;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敏俊卿;吴中平;李晓非;胡守勇;麻三山;李天翼;舒丽丽;丁桂芳;袁长庚;梁西宁;韩波;代启福;刘柳;赵富伟;吴洁;张婕;鄢莹;祁蓉;张海洋;贾仲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8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10 刘冬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7年年会总结发言[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田县移民局局长 肖峰;积极推进“四建” 扮靓移民家园[N];黄冈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志平 线先富;心换心动真情 实打实解民难[N];常德日报;2007年

3 张锋 张德贵;为了移民的一切[N];重庆日报;2006年

4 ;嘉禾县多措并举推进移民后扶工作[N];郴州日报;2008年

5 [俄] y.ж.埃尔格什巴耶夫 孙立 编译;当代中亚国家向俄罗斯劳务移民动态分折[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6 记者 颜春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N];六盘水日报;2009年

7 敏俊卿;库区少数民族移民的文化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记者 周少诚邋通讯员 谭剑波 闫鑫;重庆市万州区政协为移民后续发展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叶松亭;澳移民学生远胜“土著”[N];文汇报;2010年

10 风笑天 本报记者 陈静 采访整理;“后三峡时代”要帮助移民完成三个适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3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4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张咏;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罗爱玲;国际移民的经济与政治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唐胜英;以体育活动促进新生代“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挑战与变革[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elgermaa Magsarjav(德勒格尔玛);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祥;欧盟移民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向南;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移民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常瑜;中国新移民的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付亮;南非的中国新移民[D];厦门大学;2009年

6 刘冬青;丹麦的华人新移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程;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和外迁至山东省移民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程鹰;山区农村海外新移民与侨乡社会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杭;三峡外迁移民的关系网重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亚玲;5.12地震后羌族移民的生计困境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0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