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的朝贡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大理国的朝贡及其影响
【摘要】:大理国唯与宋朝存在朝贡关系,而又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形式。正式朝贡是大理国与宋朝政府之间的朝贡,非正式朝贡则是大理国周边羁縻各族与宋的朝贡。通过与宋的朝贡,大理国不仅在行政体制上借鉴、模仿宋朝,而且助成了两国之间广阔存在的民族缓冲带。在大理国与宋的朝贡关系中,边贸因素是影响两国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大理国 朝贡 宋朝 羁縻各族 边境贸易
【分类号】:K244
【正文快照】: 大理国存在时期,除宋以外,周边没有强于大理的政权存在。如果“朝贡”专指带有藩属、臣服性质的政权入朝贡献方物,则大理国唯与宋朝存在此种朝贡关系。而又由于宋对大理国始终处于戒备状态,这种朝贡关系时断时续、极不稳定。尽管如此,其对大理国与宋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如婷;郭强;;大乐居村地域文化系统浅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2 丁珊;;保山市火葬习俗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3 张世友;;论两宋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势力与国家治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刘祖鑫,杨甫旺;傣族原始宗教研究的新视点──金沙江河谷傣族的稻作与祭祀[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骆小所;;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地理分布新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6 骆小所;太琼娥;;云南壮侗语族语言地理分布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赵敏;;汉置郡县与洱海盐井区域的文化互动[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申旭;哀牢问题研究[J];东南亚;1990年04期
9 沈乾芳;;关于滇川黔相邻地区彝族婚姻研究的文献综述[J];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10 王文光;仇学琴;;僚族源流考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富荣;张R箈C;;佤族《司岗里》神话与古濮人的迁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梁庭望;;略论句町国的主体民族及其社会性质[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何正廷;;关于句町国史的研究[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桑耀华;;克仑族——孟高棉人和氐羌人的融合体[A];中国边境民族的迁徙流动与文化动态[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耿毅;白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o}恋;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姜丹;《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9 王惠敏;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胡宁;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小营;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一意;《岭外代答》的人类学解读实验[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倩;火文化对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赵晔;永胜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斗才;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传统体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王晓慧;孟连县尖头阿卡人饰物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红杰;昆明近郊大花苗服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现江;从边缘到中心:再现大理国三百年历史画卷[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3期
2 王锋;大理佛教漫谈[J];法音;1995年03期
3 汪瑾;;被忽略的几段大理历史[J];大理文化;2009年03期
4 马诚;;古往今来大理人口知多少[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5 廖德广;“大理学”论纲[J];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论文(资料)索引(一)[J];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张跃,王明东;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瑞文;;风花雪月的大理[J];学问;2002年11期
9 陈建明;大理白族古城的教堂[J];中国天主教;2002年06期
10 顾伯平;;大理好风光 世界共分享[J];对外大传播;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亮;;大理要更加自信自豪地发展[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2 张慧芝;王尚义;;河流与古都:兼论大理古都文化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3 王浩禹;;“东都昆明,西都大理”——论南诏建都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4 徐日辉;;略论大理古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5 陶谦;;南诏大理古都文化源流考——兼论南诏大理古都文化与中原文化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6 杨大光;王槿;;继承、弘扬儒学思想 建设和谐、文明大理[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姜怀英;;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建筑构造与修缮[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8 赵寅松;;大理和谐社会的生动记录——以C·P·费茨杰拉德C·P·Fitgerald《五华楼》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9 怀韵;;洪保研究笔记[A];郑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10 纳张元;;南诏、大理国历史研究与西南“桥头堡”建设[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辛向东;加强佛教文化挖掘研究 让大理更加和谐美丽[N];大理日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波;大理,吟唱古老的歌谣[N];科技日报;2000年
3 中共大理州委书记 刘明;浅谈大理国际影会的国际化因素[N];大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杨婷;“大理要保护好自己集民族、历史、风光三位一体的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5 张鸿光 杨婷;“大理要更加自信自豪地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6 廖德广;大理旅游俏云南[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张泉;改善人居环境 共建魅力大理[N];大理日报(汉);2005年
8 ;“文献之邦”大理[N];文汇报;2002年
9 张楠;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大理的八张城市名片[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10 隗瑞艳;时尚旅游之花绽放大理[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吉星;南诏大理国政治与政治制度史[D];云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焰;大理农林学院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郝飞;“家与无家”:大理旅居者的文化认同与地方依恋[D];华侨大学;2015年
3 刘永生;两宋中央与大理政权关系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文绍琼;大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5 蒙焕玉;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6 李燕;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苑鑫;明代科举社会下云南家族的嬗变[D];云南大学;2015年
8 王蕙;大理白族佛教乐舞形态及本土化[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9 曾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10 袁玉明;大理本主雕塑艺术性与精神交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1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0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