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左传》盟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4:07

  本文关键词:《左传》盟约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左传》 盟约活动 文化


【摘要】:春秋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左传》作为春秋时期重要的典籍,具有文献学与史学的双重文化意义。《左传》记载了贯穿春秋整个历史时期的盟约活动,以盟约活动作为春秋文化与政治实践的载体,突显了时代的文化诉求。而春秋时代霸权政治的形成,也与盟会活动息息相关。本文以《左传》为研究文本,对《左传》中记载的所有盟约活动,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清晰统计,对盟约活动进行归纳概述,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春秋时期进行阶段划分。通过对盟约的定性研究,对春秋时期进行阶段性划分,以大型盟约、事件作为参考依据,把春秋时期分为初盟时期、霸盟时期、两霸核心时期、弭兵时期,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总结出盟约活动的四大特点:脆弱性、集团性、复杂性、系列性。在春秋各诸侯国因应国家实力的不同在盟约中扮演盟首国、中坚国、摇摆国的角色,盟约誓词涉及封建伦理、道德行为、待人接物、职务更迭、国间关系,塑造了时代文化的基本色调,对春秋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都有影响。随着春秋盟约的进一步演变,国与国间的关系呈现多样性,具有圈层结构,从初期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同心圆结构,发展到后期以霸主为核心的锥型结构,这种关系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了春秋时期盟约活动可以能动地影响政治格局的特质。春秋文化的形成,有其培植的土壤,在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观念、传统都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崇拜文化、祭祀文化与等级文化成为春秋文化的肥沃土壤,盟约活动在这基础与诚信、贿赂、诅咒、赋诗、交质等相关事件的交融,形成具有时代性的盟约文化。
【关键词】:《左传》 盟约活动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绪论6-11
  • 第一章 春秋时期盟约之源流与概况11-22
  • 第一节 商、西周时期盟约运动11-14
  • 第二节 春秋时期盟约运动概述14-19
  • 第三节 《左传》盟约活动的仪式与内涵19-22
  • 第二章 春秋时期盟约的特点与意义22-39
  • 第一节 春秋时期盟约的特点22-28
  • 第二节 春秋时期盟约活动的国家角色28-31
  • 第三节 春秋时期盟约活动的意义31-39
  • 第三章 春秋时期盟约关系探幽39-51
  • 第一节 盟约国间的关系39-47
  • 第二节 同盟国家的圈层结构关系47-51
  • 第四章 盟约文化折射的春秋文化51-70
  • 第一节 盟约文化的土壤51-60
  • 第二节 盟约活动的文化内涵60-70
  • 第五章 盟约文化的释读70-79
  • 第一节 尊霸不尊王的文化传统70-72
  • 第二节 礼德文化的消融与建构72-76
  • 第三节 信义的瓦解与重构76-79
  • 附录:《左传》盟约活动一览表79-94
  • 参考文献94-99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99-100
  • 后记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令;春秋战争礼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2期

2 向光忠;释古文字“盟”与古文化“盟”[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郝本性;从温县盟书谈中国古代盟誓制度[J];华夏考古;2002年02期

4 周唯一;;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的人际关系[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5 张全民;试论春秋会盟的特点[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6 黄琳斌;试论《左传》的崇霸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谭黎明;《左传》中所记春秋时期道德观念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莫金山;春秋列国盟会之演变[J];史学月刊;1996年01期

9 徐连城;;春秋初年“盟”的探,

本文编号:1129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29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