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内蒙外汉”二元政策简论
本文关键词:元代“内蒙外汉”二元政策简论 出处:《史学集刊》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元世祖朝政治制度的"内蒙外汉",可从官制、军制、宫室视朝与帝号等得到解读。无论中央、地方官制或总体构成、议事方式及长官成分,都显现蒙古俗占据内核,汉法因素多是外围。元宿卫军和镇戍军的蒙、汉混存、军队编组、最高指挥权等"内蒙外汉",也比较突出。两都宫室、岁时巡幸和"视朝"等,汉、蒙杂糅,有些隐含的蒙古俗又是根本性的。皇帝名号及国号,同样是"内蒙外汉"配置。"大元"是外在和汉人语境的国号,"大蒙古国"则属内在本质和蒙古人语境中始终未变的国号。推行八思巴字蒙古语,鼓励汉人学蒙语,率多译儒学经典为蒙语,以斡耳朵祭祖和遵蒙古俗祭天为主,太庙祭祀掺蒙古因素及派官代祀等,又体现文化礼俗的"内蒙外汉"。忽必烈之后七位皇帝大抵奉行"内汉外蒙"的第二祖制,武宗、仁宗及英宗略向蒙古俗或汉法倾斜。"内蒙外汉"二元政策,虽易造成嗜利黩武与冗官贪赃,助长民族压迫和统治集团内部分歧,其历史贡献又是主流,基本适应大漠南北游牧与农耕并存格局,有利于多元文明的繁荣发展,对保持蒙古族的延续性也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7
【正文快照】: 20世纪40年代以后,格鲁塞等中外学者有关“蒙汉二元”政策的讨论,将忽必烈及元王朝统治体制的评价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即相继从政策二元的角度,审视忽必烈和元王朝的统治。尽管学者们的认识视角和见解不完全相同,但逐渐形成了基本共识:忽必烈创建的元帝国及其政治文化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二木博史,吴秀华,白玉双;“大蒙古国”临时政府之成立[J];蒙古学信息;1998年02期
2 张建彬;大蒙古国时期的济南张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萨茹拉;;论大蒙古国皇室女性对帝国的影响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04期
4 二木博史,吴秀华,白玉双;“大蒙古国”临时政府之成立[J];蒙古学信息;1998年03期
5 王構;;大蒙古国的商贸业[J];暨南史学;2005年00期
6 赵琦;;大蒙古国时期对儒士的政策及其措施[J];民族史研究;2002年00期
7 默书民;大蒙古国驿传探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1期
8 奥林胡;;成吉思汗时期的驿站交通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4期
9 赵琦;大蒙古国时期的诸王与儒士[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汪忆;;袁世凯终结“大蒙古国”闹剧[J];科学大观园;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琦;;大蒙古国诸汗身边的汉人与儒学[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勿日汗;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具共和政体特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勿日汗;专家称:成吉思汗时代宗教“兼容并包”[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娜仁其木格;大蒙古国时期“额耶”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陆全明;大蒙古国时期蒙古族民族精神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7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1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