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唐士风与传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7:26

  本文关键词:中唐士风与传奇关系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唐传奇 士风 关系


【摘要】:唐传奇的兴盛与繁荣出现在中唐时期,不同于初盛唐,中唐以后,在士人群体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就是士风的变化,士人在心理与思想感情方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唐传奇是唐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在中唐传奇创作中,不论是作为传奇的作者身份,还是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士子形象,都是中唐社会士人群体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现实社会中的文人士子有着契合的一面,反映了当时的士风。因此,对于中唐士风的研究,本文从中唐传奇着手,着眼于其中所刻画的文人形象与现实社会中的文士形象的关联,以此作为契合点进行探讨。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中唐士风转变与传奇兴盛。本章主要分为三节,第一节中唐士人的矛盾心理。社会政局的变动、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社会风尚发生了变迁,许多中唐士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思索,社会条件的剧变,使得他们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第二节行卷、温卷的影响。唐代的科举制度对于传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人用传奇来温卷行卷是中唐传奇兴盛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第三节世风的影响。第二章中唐士风在传奇中的表现。第一节传奇中的士子形象。中唐传奇中的士人形象,包括作者,都是现实中文人的真实写照。对唐传奇中士人形象的分析,也可揭示其自身心态。第二节士人的婚恋心态。中唐传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大多是高门女子,表现唐代士人以与高门女子联姻为荣耀的心理需求。第三节士人的科举心态。了解到中唐文人在科举入仕方面的主动积极。第三章是中唐士风对传奇创作的影响。第一节中唐浮薄之风的影响。中唐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逐渐产生巨大变化,也影响了传奇的创作,当时的士风反映了文士阶层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则密切的反映在唐传奇的创作中。第二节中唐反思之风的影响。经过安史之乱之后,文人士子开始对安史之乱的阴影存在惧怕心理,许多士子开始在创作时有意识的去创作,以此惊醒别人或者自己。比如陈鸿《长恨歌传》和元稹的《莺莺传》。第三节中唐豪侠之风的影响。中唐士子在经过残酷的现实转折之后,渐渐明白很多理想在现实社会只是空想与幻想,他们开始在创作中塑造英勇果敢的豪侠形象,来反映自己对社会现实极度不平衡的不满心理并希望理想中的豪侠来改变社会。本文从中唐传奇与中唐士风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文本,列举了中唐士风在中唐传奇中几个方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唐士风与中唐传奇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固;关于《词中故事:明末士风与清初科场案》一文的几点补充[J];读书;2003年11期

2 彭先国;移民与近代湖南士风[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石麟;“士风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赵园;关于“士风”[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2期

5 诸葛忆兵;;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喻学忠;;晚宋士风主流论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7 ;《北宋士风演变的历史考察》评介[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许思薇;;谢安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李超;;元廷政治与江西士风和文风[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刘经华;;范仲淹与宋代士风[J];江汉论坛;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植杰;;试论东汉的士风[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渊语 邢洁;管理经营的儒商智慧[N];国际商报;2009年

2 沈振亚;江南士风乍起时[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赵少峰;士风与时代变迁的互动[N];光明日报;2014年

4 赵璐璐;汉魏晋士风何以怪诞[N];学习时报;2013年

5 历史学者 海亭;30年士风流变[N];东方早报;2011年

6 杨赛 上海音乐学院;偏安中的风流:南朝士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邓娟 董水荣;董水荣美国打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盛大林;政府应做遵宪守法的表率[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婷婷;宋季士风与文学[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兰花;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D];浙江大学;2012年

6 程世和;汉初士风与汉初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7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会霞;中唐士风与传奇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刘兴亮;北宋士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静;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云杰;浅析明末社会巨变与士风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伟;南朝刘宋士风与诗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玉娟;建安士风与建安诗风[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翔;试论李白开元年间思想与开元士风[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熊丽娟;马融与东汉士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9 张杰;欧阳修散文与庆历士风建设[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宁;两宋士风述论[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3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33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