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之死与“一军皆哭”——六郡良家子的共同委屈
本文关键词:李广之死与“一军皆哭”——六郡良家子的共同委屈 出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原因,首先,司马迁为何替李广立专传,说明《史记》是透过这位典型人物一生的坎坷不遇,反映出武帝一朝任用统帅的偏好,以及与李广相同出身的六郡良家子在汉匈奴战争中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与委屈。其次,李广难封是否"数奇",李广找望气王朔寻求答案,是长期怀才不遇下脆弱心理的表现。司马迁录入这段对话,是认为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一生的不遇是难以理性解释的。李广不遇并不是因为"数奇",也不是"杀已降",李广一生的坎坷是由于外戚统帅卫青的排挤。最后,以引刀自刭保住自己的些微尊严,李广之死强化了六郡良家子蓄积已久的委屈。李广引刀自刭后,"一军皆哭",正是李广含冤而死触动了六郡良家子共同的委屈,他们感同身受,哭的是这群人的共同命运。
[Abstract]:Li Guang "after the death of an army is crying" reasons, first of all, why Sima Qian Guangli designed for Li Chuan, that "historical records" is the typical characters through the ups and downs in his life is not the case, reflecting the Emperor Wu appointing commander of the preference, as well as six sub County good Li Guang and the same origin of the Han Hun slave war the unfairness and injustice. Secondly, whether the "odd number of talented but unrecognized, Li Guang Wang looking for gas Wang Shuo seeking answers, is vulnerable to mental performance under long-term talent. Sima Qian entered the dialogue, is that Li Guang's life to none such under heaven, no case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reason. Li Guang did not meet not because of "odd", nor "killed", Li Guang life is rough due to crowding out "commander weiqing. Finally, to lead the knife cut the throat slightly to keep his dignity, the death of Li Guangzhi county and the family to strengthen the six long-awaited grievances. Li Guang cited the knife cut the throat, "are crying for a military", is Li Guang died and the family moved in six, common grievances, they feel, crying is the common fate of this group of peopl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基金】: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资助项目“兵机将略之外:《史记》中名将的政治视野及其成败”
【分类号】:K204.2
【正文快照】: 一、前言《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受卫青排挤,不愿受刀笔之吏侮辱,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1]2180。《史记》所载人物,死后万民为之痛哭的,仅此一见。那么,司马迁为何要特意如此书写呢?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文后“赞”中,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周颖;;漫说三国人物之“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9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8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卫民;;汉长安城植被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5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4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