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录跋尾》的编纂及其体现的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集古录跋尾》的编纂及其体现的思想研究 出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集古录跋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文字的编纂成果,其以"跋尾"的形式研究金石档案的编纂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流传版本之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中的十卷《集古录跋尾》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欧阳修实事求是、阙疑的编纂思想以及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
[Abstract]:The Postscript of Ji Gu Lu is the earliest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of gold and stone characters in China. The compilation of gold and stone archives in the form of "Postscript"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This paper takes the ten volumes of "Ancient Records and Postscript"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Ouyang Xiu" of Li Yi'an Point School as the object of study. Summed up Ouyang Xiu seek truth from facts, doubt of the compilation of ideas and modest and rigorous attitude to learning.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存中国古代历史档案编纂研究”(15BTQ076)阶段性成果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世界遗产的档案式保护机制研究”(W2014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集古录跋尾》由《集古录》中的单篇跋尾汇集而成书,跋文内容为欧阳修对史实事件的评价与议论,其目的在于补正史传之阙谬,以传后学。《集古录跋尾》来自第一手资料,其真实性和证据性不言而喻,涉及书学、文学、文字学、考据学等,所以相关方面的研究繁多,成果丰硕。本文尝试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宏生;;《集古录》成书考[J];史学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红兵;;“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徐飞;叶润平;;谈范仲淹、欧阳修赋作语言风格的异同并存现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明华;;论农具诗在北宋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阮娟;;寻找“精神家园”:欧阳修“颍州情结”探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谢琰;;屈骚传统的失落与宋诗情感特征的形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潘灵芝;;简论琴与筝的不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李楚元;;浅论欧阳修自然文学观及其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贾先奎;;论夏竦的应制诗[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谢琰;;唐宋之际亲情诗的变迁与士人家族观念的转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张彦霞;;论韩琦与其同僚集团的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学智;;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左汉林;;北宋诗歌创作学杜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A];杜甫研究论集——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振中;徐铉及其文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静;韩m蚴柚械幕庋芯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云;黄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宋代商人经济犯罪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司建平;南宋古文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宝明;五代十国时期马楚诗人与诗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敏辉;《集古录》成书年代辨[J];史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新;;《集古录跋尾》的文献学考察[J];文献;2001年01期
2 孙宗英;;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文学内涵发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吴旭春;;从《集古录跋尾》看欧阳修对北宋尚意书家的影响[J];文艺评论;2012年07期
4 杨军;;从《集古录跋尾》看欧阳修的书学思想[J];美术大观;2006年05期
5 文师华;论欧阳修的书法美学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10期
6 吴旭春;;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中的书学思想[J];美与时代(下);2011年12期
7 杨军;;从《集古录跋尾》看欧阳修的书学思想[J];中国书画;2006年06期
8 朱迎平;宋代题跋文的勃兴及其文化意蕴[J];文学遗产;2000年04期
9 赵吕甫;;欧阳修史学初探[J];历史教学;1963年01期
10 赵海燕;;何仙姑衡州度鸡[J];老年人;2012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小树;留名心理与两晋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娟;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7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5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