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走向中国史学深处

发布时间:2018-01-25 09:46

  本文关键词: 当代中国史学 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史学史》 草创时期 史学发展 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史学 西方史学 史学工作者 出处:《中国史研究》199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二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一进展表明,中国史学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史学工作者更一步走向中国史学深处。同时,这一进展的学术影响,,已超出了专史本身的范围而受到不少史学工作者的关注,以至于受到学术界...
[Abstract]:In the past two decade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This progress indicates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s reached a new s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is progress has gone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specialized history itself and has been concerned by many historians.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were in the academic worl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
【正文快照】: 近二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一进展表明,中国史学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史学工作者更一步走向中国史学深处。同时,这一进展的学术影响,已超出了专史本身的范围而受到不少史学工作者的关注,以至于受到学术界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润华;;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北京市历史学会学术报告会简介[J];前线;1981年02期

2 许广明;;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伦理学史》[J];道德与文明;1982年00期

3 宋正海;第一次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召开[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4 柳维本;;中国史学的形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5 巴特菲尔德;肖朗;;中国史学的起源[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7期

6 荣孟源;实事求是 发展史学[J];史学月刊;1985年01期

7 王群;;“学史建碑”志向未来——北京青年“学史建碑”活动巡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05期

8 ;北京师范大学1981、1982、1983、1984年现代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03期

9 顾承甫;;登堂入室[J];读书;1985年10期

10 淮文;《中国史学发展史》[J];史学史研究;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培周;;切磋交流 扶掖后进——唐代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阎崇年;;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闭幕词[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3 神田信夫;;内藤湖南的满学研究[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郑晓江;;横渠先生之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吴金成;;明末湖广的社会变化及承天府民变[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吴金成;;明末清初江南的城市发展和无赖[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辛冠洁;;序[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佑成;;序[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冯天瑜;;试论儒家的经世传统[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林荧泽;牛林杰;;实事求是的学术传统和开化思想[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波;《林徽因传》[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隋琳;动态观照作为教学内容的当代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小红;一代学者郑振铎[N];福建日报;2000年

4 徐松巍;十九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0年

5 瞿林东;白寿彝先生的学风和文风[N];光明日报;2000年

6 ;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谈党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7 刘国玉 学良;重在“人学”的文学通史[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杨凤阁;巍巍乎,白寿彝[N];河南日报;2000年

9 ;任访秋先生生平简介[N];河南日报;2000年

10 彭万华;剑桥科学史丛书登陆中国[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军;组合学史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玉华;在中师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镇国;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彭慧;“上帝”言说的诠释困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秀俊;实证与诠释的会通[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9 顾友谷;常乃德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乐;论卜正民明代社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