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公共良知”:一部书册的研辩文化价值的梳理——写在《工部厂库须知》版行四百年、再显七十五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8-01-25 21:50

  本文关键词: 明代 文献 学术史 公共部门 治理 出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历史文献寻找曾经的公共治理、经济生活经验,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一种新手段。然而,碍于解读能力的局限,研究者往往无法更深入地进行探寻。此外,对于文献本身的精谨理董,对于学术史脉络的基本掌握,也是深度研究的必经过程。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的此类史料中,明人何士晋汇纂的《工部厂库须知》,是一部较为合适且有针对性的专门例证。只是,自其版行约400年后,也即于民国间被重新发现至今,近75年来,特有价值的文本细读,才随着一路的磕绊而真正开启。为了更好地了解此部历史时期公共机构的管治专册,则首先有必要对其从史学研辩的线索及相关层面上,进行彻底地爬梳,以便收获更有创见的新成果。
[Abstract]:Looking for public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life experience from historical litera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mean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terpretation ability. Researchers are often unable to explore more deeply. In addition, for the literature itself, the essence of Dong, the basic grasp of academic history. It is also a necessary process of in-depth research. But in the rar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ancient China, he Shijin of Ming Dynasty compiled the "knowledge of factories and storehouses of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which is a more appropriate and targeted special example. About 400 years after its edition was rediscover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ext of its unique value has been read in detail for the past 75 year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comb it from the clues and related level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reap more innovative new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76)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60054) 201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课题’项目”(13ZJQN097YB) 2012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研究课题”(2012Z02) 2012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青年课题”(B12WH14Q) 中国美术学院“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学术骨干”项目资助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如若,能将《工部厂库须知》1,这部物理形态上并非格外厚重的书册,放回到历史的河流之中,那么,它好似莹亮浪花般的“跃出”,以及向着黑沉漩涡的“隐没”,实在又与一连串令人颇感奇谲的“戏剧性”事件,紧紧相扣。而郑振铎,是近代较早的“公共化的良性知识”的发现者之一。所以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兴毅;汪传灿;管欣;;徽州古民宅中穿斗式木构架的结构与构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闫爱宾;;宋元泉州石建筑技术发展脉络[J];海交史研究;2009年01期

3 杨国忠;直长运;;论“土”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与地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谭秀江;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泛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蔡军,张健;《工程做法则例》成立体系的研究[J];华中建筑;2003年02期

6 马欣;窗的小史[J];华中建筑;2003年02期

7 张昕;陈捷;;晋系风土建筑彩画——五台山佛寺五彩画概述[J];华中建筑;2009年03期

8 乔迅翔;;宋代建筑木架营造设计技术[J];华中建筑;2011年09期

9 杨富巍;张秉坚;潘昌初;曾余瑶;;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1期

10 高峰;;《鲁班经》为明代家具研究提供的重要信息[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宾慧中;闫爱宾;;大理鹤庆文庙先师殿木结构技术解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徐永利;;试论中国古代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的分布与源流[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刘思铎;潘波;;沈阳近代小南天主教堂建筑技术探讨[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端木山;江南私家园林假山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赵西平;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晓东;辽代砖塔建筑形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其抗震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谭立峰;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赵慧;宋代室内意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琰鑫;农村夯土类住宅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智永;曲阜孔庙建筑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范静;传统民居墙体原生材料与构成形态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闫辉;与木结构延性节点抗震设计有关的木材嵌压试验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仁裕;依存出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淦;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杨栩;唐风建筑的外观色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林畅斌;岭南广府地区建筑灰塑工艺及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3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3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