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8-04-21 16:06

  本文选题: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 + 考古发现与研究 ; 参考:《史学月刊》2008年10期


【摘要】: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各个领域均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今后需要做的工作,一是在理论方法上进一步系统化、本土化和体系化;二是要积极推进结合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课题所进行的学术探索性考古发掘和研究。三是要全面整合已有考古资料,按照地区和文化类型,分区分系地整理和研究,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依照考古文化自身体现出的发展轨迹,多方位展现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实际历程。四是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已有的人类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经验,加强已见成效的与其他文明间的比较研究,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8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in all fields. The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is to further systematize, localize and systematize the theory and method, and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academic exploratory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ird,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e the existing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organize and study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ional and cultural types, divide them into regions and systems, combine the documents handed down and the documents unearthed, an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path embodied in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itself. The actual course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shown in various directions. Fourth,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strengthen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existing and other civiliz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淳;早期国家之黎明─—兼谈良渚文化社会政治演化水平[J];东南文化;1999年06期

2 车广锦;论古国时代[J];东南文化;1988年05期

3 段启增;“文明”与“文明时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4 张学海;东土古国探索[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5 龚缨晏;略论中国的史前酋邦[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林剑鸣;如何理解“文明”这个概念[J];人文杂志;1984年04期

7 郑超雄;从古国到方国——壮族文明起源的新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8 姜世碧;长江上游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兼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的发现及意义[J];农业考古;2003年01期

9 郭大顺;辽宁史前考古与辽河文明探源[J];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01期

10 蔡凤书;中华文明起源“新说”驳议[J];文史哲;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晖;红山文化玉龙考[J];北方文物;1988年01期

2 杨茂盛;试论中国古代的宗族部族及其国家的形成[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3 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J];北方文物;2000年03期

4 安志敏;论“文明的曙光”和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实证[J];北方文物;2002年01期

5 张星德;中国龙的历史文化学阐述[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6 王伟华;试论书画同源[J];北方文物;2003年04期

7 杨大松;形态设计的自然观[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为民;黄帝族源东夷说[J];东方论坛;2001年02期

9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10 刘峰贵,侯光良,张镱锂,张忠孝,许长军,周强,张海峰;中全新世气候突变对青海东北部史前文化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先登;;论五帝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徐日辉;;论赤峰与天水的文明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素琳;;垣曲古城东关庙底沟二期文化装饰品和乐器的初步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张学海;;五帝时代社会性质浅析——兼论部落向国家的过渡[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陆思贤;;“勾云形玉佩”的形状结构及寓意的思想内容[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郝思德;;也谈昂昂溪文化的经济生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8 张之恒;;禹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功绩[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9 徐日辉;;良渚文化与文明时代初探[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5年

7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8 姚政权;襄汾陶寺等遗址的植硅石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岳红琴;《禹贡》与夏代社会[D];郑州大学;2006年

10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凤芝;试论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的诞生[D];河北大学;2001年

2 杨树刚;早期夏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杜少虎;洛阳汉墓壁画绘作风格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齐U,

本文编号:1783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83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