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26 22:01

  本文选题:分裂 + 统一 ; 参考:《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摘要】: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分裂的代价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统一的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肯定。传统的古代社会,以战争方式谋求统一,几乎成为不二铁律。在当代世界,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成为人们更理性更睿智的选择,但这只是寻求国家统一方式的发展趋势,能否成为不二铁律尚待人类历史实践的检查。
[Abstract]:Chinese history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evolution, national unity, the cohesion of national unity.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lthough there were three great social divisions, they finally moved towards the unification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ime of unification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the scale of unification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and the foundation of unified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solid. The cost of division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and the meaning of unity is gradually affirmed. The traditional ancient society, seeking unity in the way of war, almost became the ironclad law.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t has become a more rational and wise choice for people to seek national unity by peaceful means, but this is only the trend of seeking national unity, and whether it can become the law of iron is yet to be checked by the practice of human history.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霞;;浅析孙中山大同学说之终极关怀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左玉河;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5 包爱芹;孙中山侨务思想析论[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6 许桂灵;司徒尚纪;;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7 蒋庆立;孙中山经济思想略论[J];东岳论丛;2000年04期

8 朱斌;黄小娟;;论孙中山的和谐社会观[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汪志国;孙中山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J];古今农业;2002年03期

10 王劲;孙中山先生的西北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德中;;力谋中国之统一——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论析[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耿云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国民党的政治实践[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大钧;李大宏;;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尚明轩;;孙中山塑造国民素质的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葛培林;;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8 徐燕;冯青淑;;浅析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贵福;;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反直政治合作的努力(1922~1925年)[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10 郑大华;;略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4 康秀云;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建娥;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向国;民本的逻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维奇;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1979-1998)[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长龙;伍廷芳法律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01年

4 李忠良;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彭善民;现代中国国家形态转型中的苏维埃政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中华;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兰;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孙自俭;晚清的民营铁路运动[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李树雪;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展龙;;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2 冼剑民;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安介生;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英津;;联邦制与中国统一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J];人文杂志;2009年02期

5 徐宗华;;论我国完整统一国家观的政治文化渊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周志德;;黄河对促进中国统一的作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李晓宇;;“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J];学海;2008年06期

8 吴从众;自古不可分割的汉藏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袁兆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安林;统一、分裂、内乱、战争[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倪尔爽;缪银丹;;中国古代史发散性思维举例[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2 贺冬兰;;中华民族具有坚强的凝聚力[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N];北京日报;2000年



本文编号:1807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07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