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战国策》“人名不同”说辨
本文选题:《史记》 + 《战国策》 ; 参考:《史学月刊》2007年03期
【摘要】:《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ntained in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y was drawn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olicy. Mr. Zhao Shengqun thinks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book and the Policy of the warring States. For example, there are as many as 20 people with different names, which is intended to deny that the record of the histo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drawn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olicy. However, these 20 articles contain 28 pairs of "different" names, of which 14 pairs are originally the same person, while the remaining 14 pairs have different names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reaso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ook of History was drawn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olicy, which can not be easily denied.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穆静;;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仝卫敏;;“孝公欲P成叹彼凳鸵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志刚;王磊;;先秦时期士的人生追求——以苏秦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齐秀生;;先秦人才为宝思想述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王轶;;《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谣谚语补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7 张晓东;;秦汉江汉漕运的演进及其历史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仝卫敏;;《商君书·更法篇》成书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培一;;开凿龙门石窟的社会条件[J];雕塑;2008年01期
10 董珊;;越王差徐戈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锷;《礼记》成书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思妮;;《史记》中的女性漫谈[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2 安敏;张三夕;;借“史”传言论治平——司马迁的社会理想观[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倩倩;;论司马迁的治道观及其渊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刘小姣;;《史记》与《左传》中女性人物塑造之异同[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立群;;《史记》与《孙子兵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田雨;;谈语文教师“下水文”的写作[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7 刘海平;;从《史记》、《世说新语》的对比看名量结构的发展[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8 李娟;;《史记》《汉书》异文中的同源词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卢红霞;;司马迁的经历与《史记》的文学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杨燕起;;《史记》所撰孙武之传的历史价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燕传琪;;《史记》中之“颍上”究在何处[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刘贵华;;金圣叹论《水浒》和《史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秀英;;华译《史记》可读性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龚剑锋;许锴杰;;《国语》与《史记》记述范蠡比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秀英;;西方汉学家对华兹生英译《史记》的批评视角[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夏一雷;;初探《乐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8 江起龙;;老子——养寿160岁的长寿王[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仲均;李卫;;石涅如薪[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10 李玉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鸿恩 北京师范大学;《史记》注证有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石夷;解析《战国策》[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记者 章红雨;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再出秦始皇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5 徐朝华;解难释疑《战国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刘丽文;《史记》研究的新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王晖;王立群入选“2008中国魅力50人”[N];河南日报;2008年
8 王屯虎 记者 吕佳;韩城《史记》巨幅书法手抄本展出[N];渭南日报;2010年
9 肖俊仁 马廉朴;土木吟《离骚》 砖后书《史记》[N];民族日报;2010年
10 袁梅君;《史记》女性婚恋面面观[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仇海平;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韬;《史记》传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广福;《史记》采《战国策》考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洪良;《史记》《战国策》对战国历史记载之比较[D];郑州大学;2004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明友;论《史记》的“一家之言”[D];苏州大学;2002年
6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卢刚;《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秋华;《史记》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5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8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