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发布时间:2018-05-14 04:11

  本文选题:炎帝神农氏 + 炎帝蚩尤氏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摘要】: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氏族姓氏+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
[Abstract]:Yan Di in Chinese history is not the sole name of one person, but a title of a specific head position. It is called by many leaders who have held this position. The basic model of Yan Emperor's title is "Yan Di + the family name of the Yan Emperor", such as "Yan Di Shennong". "The name of the emperor + clan family name + leader" The complete model of the appellation of Yan Di, such as the Emperor Yan Emperor Shen Nong, refers to a leader named emperor Cheng of the Shennong family. The clan of Emperor Yan Emperor has Shennong, Li Shan, Da Ting, Zang, Chi you and so on. Among them, the most famous and most controversial are the Shennong and Chi Yu's two. The former research was the Shennong and Chi you family.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study are often caused by the uniqueness of Yan Di as only one person. The different appellations for Yan Di reflect different values. The Yan Di Shennong is one system, and the Emperor Yan Emperor's family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Yan Di's culture. The so-called "Huang Di wa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W068)
【分类号】:K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维英;“炎帝神农氏”形成过程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2 龚维英;;“精卫填海”与亡灵化鸟[J];贵州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3 晏蔚霞;档案资料使炎帝陵重放光彩[J];档案时空;1990年05期

4 曾孚;;传说中的炎帝及其贡献[J];民族论坛;1990年04期

5 刘永国;;探寻“炎帝神农文化”的轨迹——首次“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综述[J];理论月刊;1991年02期

6 张国光;;开展炎帝文化研究的意义——兼论炎帝神农肇兴于随州厉山说[J];理论月刊;1991年02期

7 杨范中;;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J];理论月刊;1991年02期

8 李汉伟;;炎帝生于随州传说考[J];理论月刊;1991年02期

9 秦川;;炎帝与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巫瑞书;;论炎帝陵传说圈及其原始文化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生民;;炎帝神农氏活动地域考[A];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昶;;炎帝神农氏的功业与精神刍议[A];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段宝良;;宝鸡历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宝鸡历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闫忙成;;中华民族始源宝鸡历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尚儒彪;;武当道教医药摄精[A];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文集[C];2004年

7 杨东晨;;炎帝和妻子生地的有关问题再研究[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杰祥;;简论炎帝的有关问题[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兆元;;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成因[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日辉;;炎帝与神农氏考略[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丛猛 傅卓然;走进神农架[N];湖南日报;2000年

2 黄建林;今日炎帝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尹长虹;上党新景:始祖百草堂[N];山西日报;2000年

4 聂方红;依托炎帝文化 构建旅游大县[N];中国旅游报;2001年

5 记者 朱治德;“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赵婷;先农坛下月祭先农[N];北京日报;2002年

7 刘正;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8 费孝通;弘扬炎黄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9 谢协农;炎帝陵殿建置考[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曹敬庄;炎帝所处的时代、生地及陵寝之史说[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1886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86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