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楚国历法的创新工作
本文选题:楚历 + 创新 ; 参考:《江汉论坛》2007年08期
【摘要】:历法是人们用来确定年、月、日,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的一种纪时法则。除了需要符合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以外,方便人们的使用应该是历法编制的基本宗旨。东周时期的楚国在自行编历的工作中,对纪年法、纪月法和正月的设置等都进行了既有别于商周、又有别于诸侯各国的改革创新。在纪年方法上,用与楚国有关的军事、外交方面的大事纪年,代替了以执政君主的在位年数纪年;在纪月方法上,用与楚人祭祀风俗有关的术语纪月,代替了数字纪月;在月建方面,采用了"三正"之外的亥月做为每年的正月。不过,由于这些创新举措的提出主要是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民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使用起来并不方便。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楚国的灭亡,楚历的创新举措终因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而未能被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承袭。
[Abstract]:Calendar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year, month, day,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 chronological rule. In addition to the need to conform to the objective laws of natural change, convenient use of the calendar should be the basic purpose of compilation. In the work of compiling the calendar by the State of Chu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the law of chronology, the law of the lunar calendar and the setting of the first month were all different from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s well as the countries of the princes. In the method of chronology, the years of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affairs related to Chu state are used to replace the years of reign of the ruling monarch, and in the method of discipline and moon, the term "Ji month" is replaced by the term "Ji month",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ustom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people of Chu.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nth, the "three Zheng" outside the month of 1911 as the first month of each year. However, because these innovative measure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 at that time, rather than on the actual needs of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t is not convenient to use them. With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the death of Chu, the innovative measures of Chu calendar were not inherited by the successive dynasties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science and practicality.
【作者单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
【分类号】:K2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麦里筱;汉语颜色类词的产生[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3 邹芙都;巴蜀文化中的楚文化因素[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 勇;帝辛周祭材料的年代确定——兼论商周甲骨和铜器年代的求解方案[J];中国科学A辑;2002年04期
5 杨定爱;江陵地区东周墓葬日用陶器年代序列[J];江汉考古;2002年02期
6 王纪潮;楚文化中的动物符号和前宗教问题[J];江汉考古;2003年04期
7 姚智辉;巴蜀青铜器工艺研究综述[J];四川文物;2004年03期
8 李学勤;论葛陵楚简的年代[J];文物;2004年07期
9 宋镇豪;殷商纪时法补论——关于殷商日界[J];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10 邓建鹏;窃曲纹考[J];殷都学刊;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莹;刘刚;孙守迁;;编钟的美学研究及设计应用[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蒋玉斌;殷墟子卜辞的整理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徐明波;殷墟黄组卜辞断代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富贤;殷墟E16坑甲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蒋玉斌;(?)组甲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伟龙;徐国铜器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周忠兵;《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志娟;青铜文化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郭晓红;甲骨文同位短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海宁;试论青铜盆、盂、敦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5年
8 陈炜祺;汉代南阳盆地经济地理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9 黄楚飞;战国时期楚漆器中的凤鸟纹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马丽;《近出殷周金文集录》释文校订[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利;;试论楚国历法的创新工作[J];江汉论坛;2007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1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1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