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疆域视域中“中国”与“天下”、“中原王朝”与“中央政权”之影像

发布时间:2018-05-21 03:01

  本文选题:中国 + 天下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摘要】:"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Abstract]:The concepts of "China", "the worl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nd "the Central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the first questions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ancient Chinese territory. These concepts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As "China" in the sense of modern country,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its territory is a gradual process, and also the process of "world" becoming "country".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before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and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China" in the modern sense as a nation (national) country, it i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egal theory to one after the other, a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mer two. After a long period of evolution, the overlap process was finally completed in the 1820s. Therefore, in studying the ancient Chinese territory, we should use the word "China" with caution, not to mention replace "China" with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t will, nor replac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with "China of past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社会院重大课题“中国边事边政通论”成果之一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新华;;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2 李扬帆;“天下”观念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3 陈玉屏;略论中国古代的“天下”、“国家”和“中国”观[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4 赵汀阳;;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0期

5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6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7 赵汀阳;;“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J];世界哲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昌舒;;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培建;新编《全金诗》补正[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伟亚;从朝贡体制到殖民研究[J];读书;1998年08期

2 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美国研究;1994年04期

3 秦国经;18世纪西洋人在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J];清史研究;1997年01期

4 田继周;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文史哲;1981年03期

5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01期

6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7 赵汀阳;;反政治的政治[J];哲学研究;2007年12期

8 陈连开;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9 宋四辈;古代中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两重性及其现实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吉贤;;一枝笔能否穿透世界?——我读《天下:江山走笔》[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7期

2 赵文斌;;浅析隋文帝对高句丽以“和”为主的政策[J];黑龙江史志;2009年11期

3 刘明;石碑上的战争[J];科学大观园;2005年22期

4 杜永吉;;“天下观”视野中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王贵仁;;空间观念与近代史学思维方式嬗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丽丽;倪炜;;“天下观”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恩允;;儒家的“天下观”与现代生命世界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如涛;唐玉;;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天下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吕勇;;无立场与中国立场——评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10 赵定东;;“天下”视域下的中国社会[J];学理论;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照东;刘俊宝;;中国历史上草原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评价[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友兰;;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曲金良;;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以中韩关系历史渊源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秀芳;;文化视野中中国人的“天下观”[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徐晗星;;中国历史上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安家瑗;;关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版《中国通史陈列》的思考[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7 张绪山;;西摩卡塔所记中国历史风俗事物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8 颜敏;;走不出的“历史”阴影——史传文化传统与中国历史叙事的关系[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徐兴祥;;儒家民族思想与先秦时代的天下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纵瑞彬;;传统“天下”观念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形态[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钢;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N];光明日报;2003年

2 叶檀;经济集权是中国历史数次改革失败的原因[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阮仪三;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作家 李黎;做人,不做政治动物[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中国历史上西部防灾减灾经典事例(八)[N];中国保险报;2001年

6 记者 王波 林红梅 张保平 蔺智深 陈占杰 陈丽华;纪念,是为了寻回中国的海洋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方军;从历史看企业如何变革[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蒙动;后门春色无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邵林;立体展示灿烂中华历史[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李根蟠;20世纪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突破[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念文;西北与中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D];西北大学;1997年

6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能应;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胡淑慧;辽金元文学构成的新主体[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惠冬;势在中原: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之地位与宋初统一战略[D];暨南大学;2010年

3 姜明胜;隋唐与高句丽战争原因及影响探析[D];延边大学;2008年

4 杨涤非;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战争的战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江玉华;理性精神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学钦;五代时期十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艳红;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金东永;汉唐时期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丽;西汉时期汉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刚;杜甫登高诗及其人文底蕴[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17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17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