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
[Abstract]:A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n social economy, the formation, function and vicissitude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ancient China are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e overal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ology,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hidden rul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holds that political hierarchy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the mainstream idea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ancient China. The distribution policy made on this basis is designed primarily to satisfy the interests of the powerful, and in a society where economic growth is lacking, it can easily lead to a wid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ut this kind of inefficient and unfair benefit division is strengthened by latent rules, which constitutes the fundamental obstacl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钟祥财;收入分配的激励消散效应——以中国古代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2 钟祥财;从收入分配看中国古代的经济理性抑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钟祥财;论中国历史上反对“与民争利”的思想[J];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林齐模;旧制度的危机——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3 王刚;从债务问题看西汉商品经济状况[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刘建军;论12世纪西欧文化复兴运动[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6 李新宽;中古晚期英国税制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詹国彬;治理视野中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黄德海,王道平;权力:经济社会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吉尔布雷斯的权力经济学思想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谷小勇;张波;;社会战乱对汉唐间农业税制嬗变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李景寿;“入中”与宋代西北市场关系简论[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永安;计毅波;;明清时期十堰地区矿冶业综述[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征平;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1840—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4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星;中国富民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董朝辉;论转型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干预[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黄载曦;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变迁与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赖作莲;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9 张定;非市场缺陷及其消弥[D];郑州大学;2001年
10 余清良;明代福建地区基层乡治组织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振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开镜;;中国古代的“万人敌”[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2 姜楠楠;;浅析中国古代人事思想及启示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5期
3 丁海斌;;中国古代陪都十大类型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孙洋;;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技术的影响与传播[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5 李密;马斌;;不爱红妆爱武装 巾帼何必让须眉——论中国古代娘子军的兴起[J];北方作家;2011年04期
6 王雅琦;赵媛媛;;基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谈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与变迁[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何露;陈武勇;;中国古代皮革及制品历史沿革[J];西部皮革;2011年16期
8 程少华;;中国古代舆论监督历史探源(下)[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9 丁勤;;视觉的阐释——中国古代帝王图像的文化意蕴与社会功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舜徽;;中国文明的历程[J];文史知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万镇;;中国古代长寿文化的基本特征[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银河;;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陈新;;中国古代家范初探[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金子修一;;关于中国古代举行即位仪礼的场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树国;;彭祖与中国古代崇寿文化[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谢维扬;;传说、结构主义与历史——[美]S·艾兰:《世袭与传贤》读后[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韩升;;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尹钧科;;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苏智良;;中国古代的鸦片与罂粟种植[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罗伯特·坦普尔;回溯中国古代的原始科学思想[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谢军;中国古代特有建筑——台[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王巍:中国古代车马制度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席泽宗;中国古代无科学吗?[N];北京日报;2000年
5 重庆铜梁大庙中学 代安荣;中国古代隐士背后的文化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刘守华;中国古代的“神舟”传说[N];湖北日报;2005年
7 海天;中国古代餐饮行业的崇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赵 毅;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葛剑雄;大运河的兴盛导致了中国古代对航海的轻视吗[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索毕德;中国古代与斯里兰卡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4年
4 冯娜;从文本和图像看中国古代的“大人”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川;中国古代吏德发凡[D];河海大学;2007年
6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歌;中国古代花卉饮食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李华锋;中国古代面妆美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9 柴国生;中国古代风能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录民;中国古代农业标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7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