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阉人的身体——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华文化的有限改造

发布时间:2018-10-19 06:41
【摘要】:身体研究是近代欧美学者继文艺复兴之后另辟出的研究人本问题的路径。中国古代的阉人现象属于典型的身体问题。阉人身体的极度残缺致使阉人心理始终处于高度扭曲和混乱状态,中国古代的阉人除却其民俗学的含意外,更多的则属于社会学,阉人具有社会权力的欲望,投身权贵的所谓得势阉人的心理病症表现在普遍具有报复大群体社会的冲动。明朝大太监以其和特务机构的联系,其人品浸染了酷吏人格。皇家选奴制客观上激励了阉人文化的产生,而阉人文化崇尚的奴隶信仰加重了中国男性思维的阴性成色。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所蕴含的游戏化、公正化、刚性化文化内涵,则为消解东方文明负面化根性形态提供了可能。包括阉人现象在内的中国古代的诸多负面文化现象皆为儒学思想所宽容,因此,引进奥林匹克文明体系并有效改良儒教文明则是中国国民的首要文化需求,还是国家体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Abstract]:Body study is a new way for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 to study humanism after the Renaissance. The phenomenon of eunuch in ancient China is a typical physical problem. The extremely incomplete body of eunuchs causes the eunuchs' psychology to be in a highly distorted and chaotic state. In ancient China, eunuchs, apart from their folklore, mostly belong to sociology, and eunuchs have the desire to have social power. The mental illness of the powerful eunuchs is manifested in the urge to retaliate against the large society. The great eunuchs of the Ming Dynasty were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 of the cool officials by their connection with the secret service. The royal system of selecting slaves objectively encouraged the emergence of eunuchs' culture, and the belief of slaves in eunuchs' culture aggravated the negative character of Chinese male thinking. The modern Olympic spirit contain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ame, justice and rigidity,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dispelling the oriental civilization's negative form. Many negative cultural phenomena in ancient China, including eunuchs, have been tolerated by Confucianism.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lympic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Confucian civilization are the primary cultural needs of Chinese people. Or the basis of national sports policy formul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江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复光;“身体”辩证[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2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谢光前;陈海波;;体育之兴衰与身体解放[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侯杰,姜海龙;身体史研究刍议[J];文史哲;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石;;清代满族家庭文化教育浅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国石;关立英;;满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美江;张云龙;陈巧萍;;对“形体美”若干理论概念之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刘毅;舆情视角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汪民安,陈永国;身体转向[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7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艳国;尊孔与袁世凯复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刘萍;;电视广告美感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吴康宁;关于“思想”的若干问题: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倩;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耀华;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孙爱军;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彦彦;20世纪中国小说性爱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娟;从总务厅的设置看伪满洲国的傀儡性质[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谢有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钱崇君;权力与反抗[D];扬州大学;2005年

4 金玉玲;尼采的认识论思想述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刘丰;论海德格尔的“根本情绪”——畏[D];四川大学;2005年

7 刘晓东;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艳青;奴役与反抗[D];武汉大学;2005年

9 郭宁;精神寻找形式[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方艳华;沦陷区儒家文化的历史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兴梅;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J];近代史研究;2000年04期

2 张祥龙;“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杨雪英;康德目的性原理的价值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潘锦棠;性别人力资本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梅琼林;;囚禁与解放:视觉文化中的身体叙事[J];哲学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280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80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